[发明专利]一种电热水器及其模式的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4931.6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23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宇;侍崇诗;王亚凯;王冰;冒卫星;倪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杨乐 |
地址: | 22601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水器 及其 模式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热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水器及其模式的实现方法。所述电热水器包括水平隔板、竖直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将胆内的空间分为A、B、C三个区;所述水平隔板上开设直管孔,在所述水平隔板与热水管之间设置间隙,所述竖直隔板设置蛇形弯管,所述直管孔横截面大于蛇形弯管横截面;所述电热水器还包括换向阀和通气阀;所述换向阀在“淋浴补水”模式时,接通的是自来水和水箱的进水通道,上端通气阀关闭;所述换向阀在“日常不补水”模式时,接通的是水箱和副热水管,同时,上端通气阀开启,水箱与大气相通。本发明增加了不补水也能出热水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一种减小热水管出水口水温波动,实现冷热水分层、分区的水箱内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水器及其模式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热水器是在一定时间内使冷水温度升高变成热水的一种装置。按照其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磁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暖气热水器等。电热水器由于具有不存在煤气泄漏,CO中毒、废气排放等危险及污染,不受天气条件影响等优势,在华中、华南地区应用较广。目前的电热水器有许多种,但在使用时需要持续补给冷水,即有冷水进入内胆,热水才能流出,且这样存在一个不足,就是即使整胆75℃的热水,一旦进入冷水,它与热水快速融合,会很快的降低水温。这就带来一个较大问题,即需要长时间保持通电加热,而平时在洗菜、洗碗、洗漱等日常用热水时,只用少量热水,电热水器也需要进行通电加热,费电耗能;如关闭电源,则补入的冷水将造成水温下降较多,特别在冬季。所以,如能在此时,即非淋浴用热水时,不补冷水也能出热水,这样一箱没有冷水补入的热水就能兑相当多的冷水供日常洗菜、洗碗、洗漱等使用,且可以根据需求兑得相应温度的水,能很好的利用整箱热水。
所以,鉴于电热水器存在需要补冷水才能出热水的问题,若能提供一种具有关闭进水阀功能的电热水器,且通过峰谷电价的模式,即在谷段如(21:00-8:00)通电加热,在峰段如(8:00-21:00)关闭进水阀,停止加热,整胆热水一般足够保证一天日常热水供应,夏季还足够淋浴;而在气温低的季节淋浴时,则使用补水和一直通电加热模式,从而实现节约节能。
另外,一般电热水器所补的冷水与原有热水在水箱内混合较快,这样在淋浴时,虽电热管一直在加热,但箱内水温也下降较快,造成出口水温波动较大,影响淋浴。所以,本发明根据热水循环流体热力学原理,设计箱内布局,使冷热水交换更加合理,实现冷水热水的分层、分区,达到减小水温波动大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电热水器及其模式的实现方法。该电热水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热水器,所述电热水器包括外壳、保温层、至少一个水温传感器、至少一个水位监测器和至少一个加热管,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水温传感器用于测量显示水的温度,所述水位监测器用于监测热水器内的水位,所述加热管用于加热热水器内的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热水器还包括水平隔板、竖直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将胆内的空间分为A、B、C三个区;
所述水平隔板上开设直管孔以便于热水从A区到达B区;在所述水平隔板与热水管之间设置间隙,以便于B区的水进入C区;
在所述竖直隔板上设置蛇形弯管,用于A区与C区的热水对流,所述直管孔横截面大于蛇形弯管横截面;
所述电热水器还包括换向阀和通气阀;
所述换向阀在“淋浴补水”模式时,接通的是自来水和水箱的进水通道,上端通气阀关闭;
所述换向阀在“日常不补水”模式时,接通的是水箱和副热水管,此时水箱进水通道通过副热水管与热水管相通,自来水与进水管不相通,同时,上端通气阀开启,水箱与大气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4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