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筛选长日照条件下玉米晚花性状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4513.7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相国;金敏亮;严建兵;郝东云;贾伟;尹悦佳;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0 | 代理人: | 陶尊新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筛选 日照 条件下 玉米 性状 功能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用于筛选长日照条件下玉米晚花性状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涉及生物领域。用于筛选长日照条件下玉米晚花性状的功能性分子标记InDel‑PZmCOL3,其PCR引物序列为:正向引物:5′‑AGCCTAAGCATCTCCAAGGG‑3′,反向引物:5′‑CGGGTTTGCTCCTTTGTTCG‑3′。本发明根据上述特异性差异序列设计特异性功能性分子标记,有利于热带血缘玉米材料引入温带玉米材料产区遗传育种,既保留了引入热带血缘玉米材料的优异抗病等位基因,又改良了热带血缘玉米材料开花晚无法直接应用到温带玉米材料生产中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筛选长日照条件下玉米晚花性状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功能标记是根据功能基因内部引起表型性状变异的多态性基序开发出来的。一旦遗传效应被定位在特定的功能性基序上,基于这种相关性发展的功能标记则不需要进一步验证就可以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确定目标等位基因的有无。在应用上,功能标记能够避免由于重组交换而产生的选择错误,在群体的目标基因检测时更加有效;由于来源于基因内部,直接反映目标性状的表现,可以准确的检测、跟踪目标基因,且其遗传效应值具有普适性,且可靠性高,对人工育种群体和自然群体均有效,在利用回交转育开花期调控等性状的转移时,功能标记的应用可以更好的避免连锁累赘,所以功能标记的开发有助于推动育种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和关联分析中基于候选基因策略的研究,而且有利于在种质资源中发掘有利基因。
玉米起源于中北美的热带地区,属于典型短日照植物。玉米进入温带地区广泛种植是人工驯化的结果。玉米开花受光周期调控明显,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引种到温带种植后,大多会出现开花期延迟,雌雄不协调,晚熟等问题,严重限制了上述种质资源在温带玉米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应用。受光周期敏感性的影响,不同玉米自交系和品种间存在不同生态区适应性,很多玉米品种无法跨地区推广种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春玉米主产区育种家在播种前无法预测获得玉米种质资源在温带长日照地区种植是否可以正常开花,在杂交和回交转育中无法估算合适的间隔时期进行开花期错期的技术问题,克服热带血缘玉米材料开花晚无法直接应用到温带玉米材料生产中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筛选长日照条件下玉米晚花性状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筛选长日照条件下玉米晚花性状的功能性分子标记InDel-PZmCOL3,其PCR引物序列为:
正向引物:5′-AGCCTAAGCATCTCCAAGGG-3′,
反向引物:5′-CGGGTTTGCTCCTTTGTTCG-3′。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功能性分子标记InDel-PZmCOL3位于玉米开花期调控基因ZmCOL3启动子区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玉米开花期调控基因ZmCOL3属于CCT类转录因子,位于玉米第5染色体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长日照条件下,正常开花玉米和晚开花玉米的ZmCOL3编码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特异性差异序列,所述特异性差异序列与玉米开花时间紧密连锁,所述特异性差异序列位于ZmCOL3编码基因起始密码上游第261~811bp。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长日照条件下,正常开花玉米中,所述特异性差异序列如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所示,晚开花玉米中,所述特异性差异序列如序列表中的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功能性分子标记InDel-PZmCOL3区分正常开花玉米和晚开花玉米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功能性分子标记InDel-PZmCOL3在正常开花玉米和晚开花玉米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45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