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置隔振式地铁钢轨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3816.7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富盈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50224 | 代理人: | 邬剑星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置隔振式 钢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置隔振式地铁钢轨道系统,包括浮置板、浮置板基础和钢轨,所述钢轨固定在浮置板上,所述浮置板通过隔振器置于浮置板基础上,所述浮置板基础设置于盾构壁内;所述隔振器包括座板、座筒和支撑件;所述座筒包括筒体部和与筒体部一体成型的上延伸部,所述支撑件为套体结构,所述上延伸部伸入所述支撑件内;所述隔振器还包括支撑设置在筒体部上并对支撑件形成支撑的第一支撑弹簧和支撑设置在上延伸部上并对支撑件的内底部形成支撑的第二支撑弹簧;本发明具有较高的抗振性,可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延长车辆各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避免影响铁路沿线居民的工作、生活质量及各种设备、建筑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浮置隔振式地铁钢轨道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高速快捷、客运量大、安全可靠性高、无烟气排放污染等优点,近年来被国内外许多大中城市采用为交通主干线以缓解城市化带来的交通压力。然而,伴随着我国列车速度的提高,铁路的振动和噪声问题越发突出,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既会降低乘客的舒适度,又会降低车辆各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影响铁路沿线居民的工作、生活质量及各种设备、建筑的寿命。因此,地铁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已经成为发展地铁交通的首要制约因素。而地铁振动和噪声的防治作为环保产业的一部分,在地铁环境建设方面和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
轨道系统的减振降噪是采取各种减振轨道连接件、高弹性钢轨扣件、轨道减振器及弹簧浮置板道床等技术措施,各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对振动敏感的特殊地段,仍然不能满足要求,轨道系统的抗振性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置隔振式地铁钢轨道系统,具有较高的抗振性,可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延长车辆各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避免影响铁路沿线居民的工作、生活质量及各种设备、建筑的寿命。
本发明的浮置隔振式地铁钢轨道系统,包括浮置板、浮置板基础和钢轨,所述钢轨固定在浮置板上,所述浮置板通过隔振器置于浮置板基础上,所述浮置板基础设置于盾构壁内;所述隔振器包括座板、座筒和支撑件;所述座筒包括筒体部和与筒体部一体成型的上延伸部,所述支撑件为套体结构,所述上延伸部伸入所述支撑件内;所述隔振器还包括支撑设置在筒体部上并对支撑件形成支撑的第一支撑弹簧和支撑设置在上延伸部上并对支撑件的内底部形成支撑的第二支撑弹簧;所述隔振器还包括设置在筒体部内的扭转隔振机构,所述支撑件内一体成形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自上延伸部伸入筒体部内与扭转隔振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传动配合形成丝杠滑块机构用于将支撑件的上下振动转换为旋转运动,所述第二支撑弹簧外套联动杆设置。
进一步,所述扭转隔振机构包括形成于座筒内的隔振腔和以可相对转动并轴向两端形成密封的方式设置在隔振腔内并形成扭转隔振机构的动力输入端的轴套;
所述座筒内部向隔振腔内延伸形成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与轴套的外侧形成紧贴配合并共同将隔振腔分隔为第一阻尼腔和第二阻尼腔,所述第一阻尼腔和所述第二阻尼腔内均填充有阻尼液;
所述轴套上成径向对称形成有第一弧形转子体和第二弧形转子体,第一弧形转子体位于第一阻尼腔内并将其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且第一弧形转子体与第一阻尼腔的腔壁间形成有连通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第一阻尼通道,所述第二弧形转子体位于第二阻尼腔内并将其分隔为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且第二弧形转子体与第二阻尼腔的腔壁间形成有连通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第二阻尼通道。
进一步,所述上延伸部的上端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二支撑弹簧的弹簧安装槽。
进一步,所述座板的底部形成用于与支撑件配合的配合套,所述支撑件伸入所述配合套内设置,所述支撑件顶端与配合套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体。
进一步,所述配合套的内底部与支撑件的顶端形成圆锥面配合,所述弹性支撑体为由金属层和橡胶层按层间隔设置形成的圆锥形橡胶套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富盈,未经李富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38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