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锂渣泵送混凝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3733.8 | 申请日: | 2017-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8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登贤;吴鑫;向鹏;麻鹏飞;江晓君;关素敏;杨奉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锂渣泵送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配制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高性能锂渣泵送混凝土。
背景技术
一般含有 SiO2,Al2O3 的工业废渣都具有潜在活性,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弥补废渣的先天不足。目前,国内外利用碱组分通过化学及物理方法激活各种渣体制备无熟料、少熟料的胶结材,免去了锻烧和多次粉磨工序。同时,还促进了水泥与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还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并有望将混凝土材料发展成为与环境协调的新型环境材料。
随着锂盐工业的发展,锂渣的排放量也与日俱增,如何合理地利用锂渣,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锂渣外观呈土黄色,在自然干燥下含有一定水分,烘干后呈粉末状,颗粒较小,具有较大内比表面积的多孔结构,对水有较大吸附能力。锂渣是锂盐厂排放的废渣,是经过1 200 ℃高温煅烧锂辉石矿石后用硫酸法生产LiCO3的过程中而产生的一种工业副产品,外观呈土黄色,内表面积较大而且呈多孔结构,不具有水硬性。锂渣以具有潜在活性的SiO2和Al2O3为主要组分,因而其表现出较好的火山灰性,故可将锂渣微粉作为矿物混合材( 掺合料) 用于水泥( 混凝土) 中,掺量适宜时能显著增强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抗冻性、抗渗性等。
锂渣的形成及化学成份决定了在锂渣颗粒表面上硅、铝、钙分布均匀,可溶性氧化硅较多,活性优于高炉渣和磷渣,为高活性混合材。
利用锂渣代替部分水泥配制混凝上,锂渣不能单独水化硬化,其水化硬化主要依靠与水泥熟料水化放出的Ca(OH)2反应,即二级水化反应。而这种反应由物理吸附到化学反应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和时间,随着水化龄期的增长,对于不掺锂渣的混凝上,由于沉积在水泥颗粒表面的水化产物层加厚,其水化越来越困难,其水化产物中生成C-S-H凝胶的速度也就越来越缓慢。而掺锂渣的混凝土情况有所不同,因为锂渣成份中的活性可不断地与溶液中的Ca(OH)2反应生成C-S-H凝胶,同时由于溶液中Ca(OH)2的消耗,必然引起沉积在水泥颗粒表面的结晶的溶解,这不仅可使结晶细化,而且减少了水分与未水化水泥颗粒接触的阻力,从而促进了水泥的水化,其结果是对界面粘结起决定作用的C-S-H凝胶增加的速度大于不掺锂渣的混凝土,相应地减少了对界面粘结不利的Ca(OH)2的结晶,以至于在龄期时,掺锂渣的混凝土中有利于界面粘结的C-S-H凝胶总量已经超过不掺锂渣的混凝土,其强度不仅赶上,而且明显高于不掺锂渣的混凝土,而28d以后的强度,掺锂渣混凝土高出更多。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高性能锂渣泵送混凝土;经过大量试验,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的设计,获得了一种耐久性良好,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能够用于泵送的高性能锂渣混凝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高性能锂渣泵送混凝土,该混凝土按照组分单位kg/m3的配合比为:水泥:水:矿粉:粉煤灰:锂渣:砂:碎石:增效剂:外加剂=[340~520]:[165~200]:[0~50]:[0~50]:[40~150]:[700~850]:[1000~1100]:[2~3.5]:[7~12]。
作为可选方式,所述锂渣粉,密度≥2.4g/cm3,比表面积880m2/kg,质量符合YBT 4230-201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锂渣粉》。
作为可选方式,所述锂渣中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Al2O3,二者含量之和接近60%,通过XRD分析图谱分析主要以无定性形式存在,是锂渣活性的主要来源,该形态是锂渣在水泥或混凝土中发挥强度的主要原因。
作为可选方式,所述碳酸锂是硫酸法酸化后的浸出渣,其中不可避免含有一定量的SO42-,以SO3计,标准≤8.0%,因此锂渣粉在使用时,需要与其它低SO3含量的胶凝材料如粉煤灰等一起使用,其掺量应经过试配,且保证总胶凝材料中的SO3含量不超过4.0%来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37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