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竹条一次性成型竹框的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3140.1 | 申请日: | 2017-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3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黎志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双羿竹木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M3/24 | 分类号: | B27M3/24;B27M3/00;B27J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3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模 竹框 裁切机构 压轮机构 竹条 一次性成型 闭合 多层竹条 动模 外周 间隔分布 现有设备 裁切刀 对设备 交接处 始末端 裁断 始端 压轮 修整 成型 改良 | ||
本发明涉及利用竹条一次性成型竹框的设备及方法,解决现有设备难以将若干竹条顺利闭合成竹框以及所成型竹框质量不高的问题。该设备包括定模、若干个动模、压轮机构和裁切机构。若干个动模间隔分布在定模周围。所述压轮机构的压轮可抵靠在定模的外周,并可沿定模外周运动。所述裁切机构位于压轮机构运动的始末端交接处,所述裁切机构的裁切刀能够对多层竹条的始端和末端进行裁断和修整。本发明通过对设备及相应方法的改良可使多层竹条能够顺利闭合成竹框,同时还可以提高竹框的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框的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竹条一次性成型竹框的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竹材料制成的竹框架体结构在各类家居产品中被广泛使用,例如:收纳篮的支撑框架,相框和镜子的框架,桌椅的框架等等。因此,如何提高竹框架体结构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其生产成本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
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竹框成型工艺(专利申请号:2015 1 0871729.0),包括如下步骤:先对定模和动模组件加热到合适温度;准备竹条;排列竹条;放置竹条并合模;定型;脱模。对定模和动模组件进行加热,加热后夹紧竹条,热源不直接作用到竹条上,控制定模和动模组件的加热温度即可控制竹条的加热温度,从而确保竹条软化中不会烤焦,而且对定模和动模组件的加热控制比较方便;动模组件和定模合模夹紧竹条,能克服竹条产生的反弹力,因此可以将竹条的厚度增加,较少数量的竹条即可打编成竹框,加工效率高,而且可以一次性将竹框的所有竹条同时弯曲并定型。虽然这项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竹框打编采用人工的方式,需要将竹材剖成较薄的扁状竹条,加工不方便,且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但这项技术还存在以下缺陷:
1、若干竹条仅按照长度关系顺序排列,端部相互错开并上胶,放入定模和动模所构成的成型空间后,没有进行合理的定位,导致若干竹条两端状态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后很难闭合成一个完整的竹框。
2、虽然多个动模是依次顺序动作,但多个动模是间隔设置的,再相邻动模之间竹条容易拱起或翘出。一方面会导致竹条无法闭合成竹框,另一方面也会直接影响到竹框的成型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竹条一次性成型竹框的设备及方法。通过对设备及相应方法的改良可使多层竹条能够顺利闭合成竹框,同时还可以提高竹框的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方案在于:一种利用竹条一次性成型竹框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定模、若干个动模、压轮机构和裁切机构。若干个动模间隔分布在定模周围。所述压轮机构的压轮可抵靠在定模的外周,并可沿定模外周运动,以便从始端开始逐步地将定模外周的多层竹条理顺,防止因局部竹条没有得到充分的压紧而向外拱起,从而影响到最终成型竹框的质量。所述裁切机构位于压轮机构运动的始末端交接处,所述裁切机构的裁切刀能够对多层竹条的始端和末端进行裁断和修整,其多层竹条的始端和末端能够顺利对接,从而形成完整的竹框。
进一步,所述若干个动模包括始端动模、弧形动模、直线动模和末端动模。
进一步,所述若干个动模分别由动力机构带动其运动。
采用上述的设备一次性成型竹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多层竹条的长度略大于所成型竹框的周长,将上胶后的多层竹条叠合,并绕置在定模的外周;此时多层竹条位于定模和若干个动模所围成的成型空间内,多层竹条的始端位于裁切机构的工位上;
(2)若干个动模中的始端动模向定模靠近,并多层竹条的始端压紧在定模上,然后裁切机构对多层竹条的始端进行裁切和修整;
(3)压轮机构的压轮靠近并压紧多层竹条,然后压轮机构带动压轮绕定模的外周运动,每经过一个动模后,相应的动模随即动作并压紧在多层竹条外侧,使多层竹条被逐步理顺并压紧在定模外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双羿竹木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双羿竹木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31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