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节用眼的方法、存储介质以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2061.9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2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赖燕铭;林燕珊;古启才;胡鹰彦;朱茂务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方法 存储 介质 以及 终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节用眼的方法、存储介质以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儿童、成人或是老人使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视频)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使用这些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些电子设备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长时间地使用这些电子设备,眼睛没有得到休息,导致用眼过度、视力下降等。
现有的技术中通常监听用户的用眼时长,并将用眼时长与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用眼过度。然而,不同的人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其时长要求是一样的,例如,成年人由于身体条件已经发育成熟,并且出于工作或者娱乐的需求,其使用时长一般较长;儿童由于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尤其要注意保护眼睛,因而其使用时长不能太长。若是将成年人和儿童的用眼时长均采用同一个时间来判定其是否用眼过度,无疑无法造成用眼过度的无判断,从而给人们带来不便,反而不利于眼睛的保护。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调节用眼的方法、存储介质以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不能根据不同的用户调整规定的使用时长,以进行差异化的提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调节用眼的方法,其包括:
监听到解锁终端设备的操作时,获取用户的虹膜信息,并根据所述虹膜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对应的观看参数,其中,所述观看参数至少包括时长阈值及提示方式;
监听用户观看终端设备显示界面的观看时长是否达到所述时长阈值;
若观看时长达到所述时长阈值,则根据所述提示方式对用户进行提示。
所述调节用眼的方法,其中,所述监听到解锁终端设备的操作时,获取用户的虹膜信息,并根据所述虹膜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对应的观看参数具体包括:
监听到解锁终端设备的操作时,通过终端设备配置的摄像头获取用户的虹膜信息;
在预设虹膜信息数据库内查找所述虹膜信息;
若查找到所述虹膜信息,则获取所述虹膜信息对应的观看参数,其中,所述观看参数至少包括时长阈值及提示方式。
所述调节用眼的方法,其中,所述监听到解锁终端设备的操作时,获取用户的虹膜信息,并根据所述虹膜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对应的观看参数其还包括:
若未查找到所述虹膜信息,则获取默认的观看参数,其中,所述默认的观看参数至少包括时长阈值及提示方式。
所述调节用眼的方法,其中,所述观看参数还包括显示参数;
所述监听用户观看终端设备显示界面的观看时长是否达到所述时长阈值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参数更新为所述显示参数,以调节显示界面的显示状态。
所述调节用眼的方法,其中,所述监听用户观看终端显示界面的观看时长是否达到所述时长阈值之前还包括:
检测用户是否关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
所述调节用眼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用户是否关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具体包括:
通过终端设备配置的前置摄像头采集用户的图像,并判断采集的图像中是否存在人眼;
当存在人眼时,判定用户关注显示界面。
所述调节用眼的方法,其中,所述观看参数还包括距离阈值;
所述检测用户是否关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之后还包括:
当用户观看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时,监听人眼与所述显示界面之间的距离是否达到所述距离阈值;
若所述距离达到所述距离阈值,则提示用户注意用眼距离。
所述调节用眼的方法,其中,所述监听用户观看终端显示界面的观看时长是否达到所述时长阈值具体包括:
通过计时器监听用户观看终端显示界面的观看时长,且每间隔预定时间判断用户是否关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
当用户关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将观看时长与所述时长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观看时长达到所述时长阈值;
当用户未关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将计时器清零。
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任一所述调节用眼的方法。
一种终端设备,其包括:
处理器,适于实现各指令;以及
存储设备,适于存储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任一所述调节用眼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20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