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射制冷玻璃幕墙及其冷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1686.3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7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董凯军;刘腾庆;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1/74;F24F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蒋欢妹,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 制冷 玻璃 幕墙 及其 冷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玻璃幕墙,具体涉及一种辐射制冷玻璃幕墙及其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变得日益严重。据相关统计,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为我国三大能耗大户。随着建筑总量的增长和居住舒适度的提高,建筑节能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并付诸行动。
空调能耗为主要的建筑能耗之一,现代房间空调技术主要为压缩蒸汽制冷技术,在制冷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电能。传统的空调节能技术以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和提高冷量的利用率为主要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在提高节能效果上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之一,既满足建筑美学的要求,又具有易于采光、自然通风、隔音等优点。现代化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主要采用由镜面玻璃与普通玻璃组合,隔层充入干燥空气或惰性气体的中空玻璃。镜面玻璃经热处理、真空沉淀或化学方法使玻璃的一面形成一层具有不同颜色的金属膜,具有将入射光反射出去的能力。然而,玻璃幕墙也是建筑外围结构节能的薄弱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辐射制冷玻璃幕墙及其冷却方法,在保证玻璃幕墙正面发射功能、反面投射功能及保温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涂层和建筑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集成辐射制冷技术,既可节省机械制冷的电耗,又可将幕墙的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实现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以及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辐射制冷玻璃幕墙,由室内到室外依次包括普通玻璃层、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涂层、内含空气的密封夹层空腔和镜面玻璃层,所述的普通玻璃层、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涂层、镜面玻璃层依次安装固定在密封框架上,普通玻璃层与镜面玻璃层将密封框架夹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内含空气的密封夹层空腔;所述的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涂层涂覆在所述的密封夹层空腔内侧的普通玻璃层的长宽面上;所述的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为具有辐射8~13μm波长红外电磁波能力的透明材料。
优选地,所述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为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纳米二氧化铪(HfO2)复合材料,或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纳米氮化硅(Si3N4)复合材料,或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透明高分子复合超材料。
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在辐射制冷大气窗口波长为8~13μm段(近红外波段)具有高发射率,可带来直接制冷效果,实现被动式制冷,不需消耗电能。
本发明的辐射制冷玻璃幕墙的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涂层在辐射制冷大气窗口波长为8~13μm段具有高发射率,而地球大气和镜面玻璃不吸收辐射制冷大气窗口波长为8~13μm段的近红外辐射能,辐射制冷复合材料通过波长段8~13μm的辐射制冷大气窗口与温度极低的外太空进行辐射换热从而实现玻璃幕墙的冷却。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辐射制冷材料结合在玻璃幕墙上,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在保证玻璃幕墙正面发射功能、反面投射功能及保温功能的前提下,利用辐射制冷技术,可带来直接制冷效果,实现被动式制冷,降低室内温度,既可节省机械制冷的电耗,又可将幕墙的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实现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以及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侧面示意图;
其中,1、镜面玻璃层;2、普通玻璃层;3、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涂层;4、密封框架;5、密封夹层空腔;6、室外侧;7室内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辐射制冷玻璃幕墙,由室内到室外依次包括普通玻璃层2、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涂层3、内含空气的密封夹层空腔5和镜面玻璃层1,所述的普通玻璃层2、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涂层3、镜面玻璃层1依次安装固定在密封框架4上,普通玻璃层2与镜面玻璃层1将密封框架4夹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内含空气的密封夹层空腔5;所述的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涂层3涂覆在所述的密封夹层空腔5内侧的普通玻璃层1的长宽面上;所述的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为具有辐射8~13μm波长红外电磁波能力的透明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16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免拆式地下室外墙翻边单侧支模装置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玻璃幕墙明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