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的再生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601206.3 | 申请日: | 2017-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5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尹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紫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1C1/16;C01B32/05 |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陆僖;宁星耀 |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氮化 耐火砖 再生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方案1:氧化浸解再生方法:
先将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粉碎为粒径小于10mm的颗粒状物料,置于带搅拌装置的浸解槽/罐内,加入浸解液,搅拌浸解,得氧化浸解浆料,或还加水稀释,静置,分离为悬浮的碳素浆和沉降料浆,分别过滤分离,得碳素和滤渣;将滤渣水洗或用稀盐酸清洗,干燥至水分<2%,得碳化硅-氮化硅复合粉料;所述浸解液为,以有效氯计含次氯酸钠0.05~3%、氢氧化钠 1~20%和表面活性剂0.01~2%的水溶液,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纤维素磺酸钠或氨基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方案2:升华-浸溶联合再生方法:
先将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粉碎为粒径小于5mm的物料,加入氯化铵混合,再将混合物料均匀加热,恒温,冷凝收集升华的挥发份,得含氯盐的渣和氟化铵;然后,将含氯盐的渣用水浸取,静置,分离出上层的碳素浆,将碳素浆和下层料浆分别过滤,得碳素和料渣,料渣水洗,干燥至水分<2%,得碳化硅-氮化硅复合粉料;
方案3:水热铵盐-浸溶联合再生方法:
先将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粉碎为粒径小于5mm的物料,置于反应釜中,加入氯化铵及水,搅拌溶解均化,再加热并恒温,收集随水蒸气挥发并冷凝的氟化铵和氯化铵,得含可溶性氯盐的干渣;再将干渣粉碎至5mm以下,水浸,静置,分离出上层的碳素浆,将碳素浆和下层料浆分别过滤,得碳素和渣料,然后,将渣料水洗,干燥至水分<2%,得碳化硅-氮化硅复合粉料;
方案4:超临界氨-醇流体浸提再生方法:
先将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粉碎为粒径小于5mm的物料,加入氯化铵混合均匀,采用超临界氨-乙醇-甲醇流体作为浸提剂浸提,再送入分离器中,调整温度压力,分段解析,先后分离出碳化硅-氮化硅粉料、含碳的氯盐和氟盐粉料、氟化氨粉料;
方案5:超临界二氧化碳-醇流体浸提再生方法:
先将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粉碎为粒径小于5mm的物料,加入氯化铵混合均匀,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夹带甲醇流体作为浸提剂浸提,再送入分离器中,调整温度压力解析分离,先后分离出含可溶性氯盐的碳化硅-氮化硅粉料和含碳素的氟化铵粉料;然后,将所得含可溶性氯盐的碳化硅-氮化硅物料用水浸提,过滤分离,滤渣水洗,干燥至含水率<2%,得碳化硅-氮化硅复合粉料;将所得的含碳素的氟化氨加热并恒温,收集氟化铵,得氟化氨和碳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案1~5中,所述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含量分别为:SiC:60~70%、Si3N4:15~25%、Al2O3:1~2%、Fe2O3:0.1~0.5%、Na2O:3~5%、F:3~5%、f-Si:0.1~0.5%、C:1~2%,氰化物:0.01~0.20%,所述各化学成分的总和≤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案1中,在所述粉碎过程中,雾化喷洒相当于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质量2~10%的浸解液;或直接于浸解液中将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破碎为粒径小于10mm的颗粒状物料或料浆后,进入静置步骤,浸解液的用量为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质量的1~10倍,破碎浸解的时间为0.1~2.0h。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案1中,所述浸解液的用量为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质量的1~10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案1中,所述浸解液的用量为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质量的1~10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废碳化硅-氮化硅耐火砖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案1中,所述浸解液搅拌浸解的温度为20~95℃,时间为0.5~8.0h;所述加水稀释至水固比≥3;所述稀盐酸的摩尔浓度为0.05~0.50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紫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长沙紫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120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梭式窑烧结法
- 下一篇:钛铝酸钙-碳化硅-碳复相耐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