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软膨松的纱线织物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0078.0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8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何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炽斌 |
主分类号: | D03D15/47 | 分类号: | D03D15/47;D03D15/217;D03D15/233;D03D15/283;D04B1/14;D04B21/00;D02G3/04;D02G3/36;D06C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首捷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73 | 代理人: | 梁婧宇 |
地址: | 528299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软 纱线 织物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软膨松的纱线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纤维原料的优选;S2.纺纱处理;S3.织造;S4.染色前的处理;S5.染色整理;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设计新颖,通过从纤维选取、纺纱、织造、染色前处理和染色整理工艺的综合设计,一环扣一环,前后工序紧密配合,在三个维度上同时做出改变,突破了现有纺纱织物的柔软膨松度无法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改善纱线织物手感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柔软膨松的纱线织物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改善纱线织物的柔软膨松手感的方法,大多是通过降低纱线捻度、降低纤维的粗细度、上柔软剂、机械磨毛、空气高速机械拍打柔软整理等方法来实现。但这些方法在二个维度上做改变,纱线织物的柔软膨松度的提高已经遇到了瓶颈,目前市场还没有出现过通过在三个维度上做改变生产出柔软膨松手感的纱线织物,因此,提供一种可在三个维度上同时做改变,进一步提纱线织物的柔软膨松度的方法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三个维度上同时做改变,生产出高度柔软膨松的纱线织物的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柔软膨松的纱线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纤维原料的优选:选取至少2种不同收缩性能的纤维原料备用,纤维原料之间的收缩率差异率不能低于200~600%;
S2.纺纱处理:将步骤S1中的高收缩纤维单独先直接纺成纱支较高的细纱,再用低收缩纤维单独成条做成粗纱,然后再在细纱机上以粗纱包细纱的形式,用低收缩纤维制成的粗纱做外层,高收缩纤维单独纺成的细纱作为芯纱,生产出一条粗纱包细纱的成品;
S3.织造:将步骤S2中的粗纱包细纱的成品进行正常的织造,织造的密度比正常的密度低,织造出坯布,降低比例计算范围:(30%-60%)*以粗纱包细纱生产出来的成品纱线的沸水收缩率;
S4.染色前的处理:将步骤S3中的坯布经行高温煮炼,在高温煮炼前坯布不能经过温度高于60℃以上的烘干定型,经过高温煮炼后坯布进入正常的染色工序;
S5.染色整理:将经过步骤S4处理后的坯布经过定型染色定型后整理,其中定型的工艺为横向门幅设定方法,染色后的门幅*(1+(0%-4%));直向超喂率10%-15%,不能为负值。
优选的,所述芯纱由2种高收缩纤维混合而成,其中一种是传统的化学型高收缩纤维,另一种是物理型高收缩纤维,化学型高收缩纤维占化学型高收缩纤维和物理型高收缩纤维总和的比例为20~60%,传统的高收缩纤维都是化学型的高收缩,而全部用化学型的高收缩纤维从专业生产中已经证明它是不可能单独纺成条子,更不能单独纺成高支的细纱,为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本技术方案即可确保芯纱是高收缩纤维纺成的细纱,又解决了高收缩纤维纯纺生产上的困难。
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设计新颖,通过从纤维选取、纺纱、织造、染色前处理和染色整理工艺的综合设计,一环扣一环,前后工序紧密配合,在三个维度上同时做出改变,突破了现有纺纱织物的柔软膨松度无法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方法织造前的粗纱包细纱的成品和染色整理后的粗纱包细纱的成品。
其中:外层A;纱芯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炽斌,未经何炽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00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