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假单胞菌pf27在抗烟粉虱和防治马铃薯病害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9261.3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1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叶健;姚香梅;王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3/02 | 分类号: | A01N63/02;A01P1/00;A01P3/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假单胞菌 pf27 抗烟粉虱 防治 马铃薯 病害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荧光假单胞菌pf27在抗烟粉虱和防治马铃薯病害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荧光假单胞菌pf27或其菌剂或其发酵液或其代谢液对危害番茄、黄瓜等蔬菜及棉花等众多作物害虫的烟粉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又能够广谱、高效抑制马铃薯黑痣病、晚疫病和马铃薯疮痂病等主要的马铃薯病害。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抗烟粉虱虫害的作用,也解决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荧光假单胞菌pf27在抗烟粉虱和防治马铃薯病害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目前种植量较大的农作物,由于其生长适应性强、味道好和营养丰富等特点,种植范围较大,逐步被认定为继玉米、小麦、水稻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人们对马铃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病害,如晚疫病、早疫病、疮痂病和病毒病等多种病害,已经严重影响到马铃薯的生长情况,甚至会导致马铃薯块茎腐烂等。而农业害虫烟粉虱俗称小白蛾,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虫害,严重危害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及棉花等众多作物。目前,国内外对病虫害的防治多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出发,防治效果不明显,而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生物防治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假单胞菌通常具有植物促生作用,同时能够增强植物对于病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被称作植物促生细菌(Plantgrowth-promoting bacteria,PGPB)或植物根围促生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sedomonasfluorescens)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细菌,可通过抑制病原菌的发生、诱导系统抗性、产生植物激素和提高植物生长量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是微生物肥料和生防制剂生产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菌种之一。石晶盈等(2011)研究发现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MGP3发酵液对采后番木瓜炭疽病和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0%和71%,并且MGP3菌液可以显著降低除苗期外果实炭疽菌的潜伏侵染率和炭疽病的病情指数。韦巧婕等(2013)研究发现拮抗菌Bacillus sp.B与有机肥发酵混配使用对黄瓜枯萎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发病率降低了66.7%,病情指数下降了67%,防治效果达到80.7%;而单纯使用有机肥发病率不仅不能降低,而且还有所上升。
因此,开发新的、更为高效和安全的微生物杀菌剂来控制病害的发生是提高社会生产总量的需要,同时更是农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或其菌剂或其发酵液或其代谢液或其菌悬液或其培养液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或其菌剂或其发酵液或其代谢液或其菌悬液或其培养液在防治马铃薯病害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或其菌剂或其发酵液或其代谢液或其菌悬液或其培养液在制备防治马铃薯病害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或其菌剂或其发酵液或其代谢液或其菌悬液或其培养液在抗菌和/或抑菌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或其菌剂或其发酵液或其代谢液或其菌悬液或其培养液在制备抗菌和/或抑菌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或其菌剂或其发酵液或其代谢液或其菌悬液或其培养液在防治农业害虫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或其菌剂或其发酵液或其代谢液或其菌悬液或其培养液在制备防治农业害虫的产品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所述农业害虫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92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基农药增效剂
- 下一篇:一种防治美国白蛾的增效性拒食剂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