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复合接种剂配方及其生产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8429.9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0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景通桥;汪国中;蔡冬青;杨晓玖;张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沃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4;C05G3/04;C05G3/00;C12R1/11;C12R1/10;C12R1/07;C12R1/01;C12R1/25;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康潇 |
地址: | 730050 甘肃省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接种剂 植物乳杆菌 芽孢杆菌 溶磷菌 营养剂 微生物 配方 农作物 吸收 培养液 农业技术领域 农作物生长 培养基 磷转换 土壤 养料 活菌 菌液 接种 化肥 水质 净化 生长 购买 环保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微生物复合接种剂的配方:芽孢杆菌30‑40份、载体60‑90份、溶磷菌株20‑35份、植物乳杆菌15‑30份、营养剂30‑50份、培养液70‑100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生物复合接种剂配方的生产方式,包括以下步骤:培养基准备、菌液的培养和活菌接种。本发明通过加入芽孢杆菌、溶磷菌株、植物乳杆菌和营养剂,溶磷菌株对土壤中难以被农作物吸收的磷转换为植物便于吸收的磷,这样提高农作物对磷的吸收,而营养剂用于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植物乳杆菌和芽孢杆菌用于降低土壤中的PH值和对水质进行净化,以便农作物的生长的环境更加适宜,这样减少了化肥的购买的成本,而且还提高了环保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接种剂配方 及其生产。
背景技术
目前,农用肥料主要包括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无机 肥料为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施用化肥,也给人类带来了 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大量施用化肥是造成湖、 河、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益严重,地下水硝酸盐浓度急剧增高, 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 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开始考虑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 料和生物肥料的用量,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 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耕地面积又在不断减少,化肥 的生产和施用成本也很高,而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多,土壤中难溶性 磷也增多,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化肥的肥效和利用率均会降低, 国内外研究表明,植物根际存在大量有益微生物,微生物是土壤中活 的有机体,是提高土壤肥力不可缺少的活性成分,在现有技术中,国 内外有关农作物根际之间的接种剂均以单一根瘤菌为主,尚未见到集合根瘤菌株、溶磷菌株和分泌植物激素菌株的农作物根际微生物复合 接种剂,农作物根际微生物复合接种剂方面尚处于空白状态,急需农 作物根际微生物复合接种剂品种单一、且促生效应低的实际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化肥成本高、肥效低、 安全性差、非再生资源消耗量大、环保性差及微生物接种剂品种单一 和促生效果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复合接种剂配方及其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微生物复合接种剂配方,所述微生物复合接种剂按重量 的配方如下:
芽孢杆菌30-40份
载体60-90份
溶磷菌株20-35份
植物乳杆菌15-30份
营养剂30-50份
培养液70-100份。
优选的,所述营养剂由丛枝菌根真菌和葡萄糖组成,且丛枝菌根 真菌:葡萄糖的重量比为5:2。
优选的,所述芽孢杆菌为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胶冻样 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或圆褐固氮菌。
优选的,所述载体为泥炭。
优选的,所述培养液由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氯化钠、水溶液和 琼脂组成,且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氯化钠:水溶液:琼的重量比为 5:3:5:50: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生物复合接种剂配方的生产方式,包括以下 步骤:
S1、培养基准备,培养液70-100份制备完成后,倒入培养基内, 备用;
S2、菌液的培养,在S1内的培养基准备完成后,分别将芽孢杆 菌30-40份、溶磷菌株20-35份、植物乳杆菌15-30份和营养剂30-50 份接种在培养基内发酵生成液体活菌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沃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甘肃沃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84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