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冷轧方矩形管用钢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8046.1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3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惠亚军;刘锟;潘辉;李文远;崔阳;陈斌;田志红;王智权;富晓航;刘新华;肖宝亮;李晓林;杨利斌;乔建军;鲍成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38 | 分类号: | C22C38/38;C22C38/32;C22C38/28;C22C38/26;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3/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冷轧 矩形 管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炼及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强冷轧方矩形管用钢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高强冷轧方矩形管用钢,其化学元素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14%~0.18%;Si:0.10%~0.30%;Mn:1.40%~2.00%;P:≤0.020%;S:≤0.003%;Al:0.02%~0.04%;Cr:0.45%~0.75%;Nb:0.020%~0.040%;Ti:0.015%~0.040%;B:0.015%~0.035%;N:≤0.003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Ti/N原子比大于等于3.42,碳当量Ceq≤0.4%。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加工优良的板形质量与表面质量的高强冷轧方矩形管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及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冷轧方矩形管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矩形管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弯截面模量大、节省金属、易于安装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集装箱、车辆等钢结构制造领域。
现有的汽车厢体框架结构用方矩形管用钢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汽车框架用方矩形管,普遍采用Q235和Q345,少量厂家采用700MPa级热轧产品,整体厚度较大,轻量化有限;2)受到了传统热连轧生产线轧制能力的限制,无法稳定生产出厚度规格在1.5mm及以下,屈服强度≥1000MPa且具有良好成形性能的高强热轧板;3)对于滚压成形冷轧方矩形管用钢,没有为此用途开发专门钢种,因此生产中常出现滚压开裂、焊接性能差、制管后因回弹控制不好尺寸精度差以及制管后压扁实验焊缝开裂、R角开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冷轧方矩形管用钢及其制造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方矩形管用钢冷成型性能差,且无法稳定生产出厚度规格在1.5mm及以下,屈服强度≥1000MPa且具有良好成形性能的高强热轧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冷轧方矩形管用钢,其化学元素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14%~0.18%;Si:0.10%~0.30%;Mn:1.40%~2.00%;P:≤0.020%;S:≤0.003%;Al:0.02%~0.04%;Cr:0.45%~0.75%;Nb:0.020%~0.040%;Ti:0.015%~0.040%;B:0.015%~0.035%;N:≤0.003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中,Ti/N原子比大于等于3.42,碳当量Ceq≤0.4%。
进一步地,所述C含量的优选范围为0.15%~0.18%,所述Mn含量的优选范围为1.50%~1.90%,Cr含量的优选范围为0.50%~0.70%,Nb含量的优选范围为0.025%~0.040%,Ti含量的优选范围为0.020%~0.040%,B含量的优选范围为0.020%~0.030%;N含量的优选范围为≤0.003%。
一种高强冷轧方矩形管用钢带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流程:冶炼、连铸、板坯加热、热轧、酸洗、冷轧、连续退火以及平整;
其化学元素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14%~0.18%;Si:0.10%~0.30%;Mn:1.40%~2.00%;P:≤0.020%;S:≤0.003%;Al:0.02%~0.04%;Cr:0.45%~0.75%;Nb:0.020%~0.040%;Ti:0.015%~0.040%;B:0.015%~0.035%;N:≤0.003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中,Ti/N原子比大于等于3.42,碳当量Ceq≤0.4%。
进一步地,板坯加热工艺中,加热温度控制在1250℃~1300℃,保温时间控制在2.0h-2.5h。
进一步地,热轧工艺中,粗轧阶段开轧温度控制控制在1150~1190℃,终轧温度控制在1050℃以上,轧制每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5%~45%;精轧阶段的开轧温度控制在1000℃~1050℃,终轧温度控制在870℃~9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8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