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北方大棚樱桃控制湿度及改善光照环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7953.4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1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伟;吕军;李君;田玲枝;李志强;刘洪亮;何文清;胡华兵;刘卫英;汤晓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A01G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杨晶晶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北方 大棚 樱桃 控制 湿度 改善 光照 环境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方大棚樱桃控制湿度及改善光照环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解树体(2)起垅栽培(3)铺控土壤湿度滴灌带(4)铺设PE膜:在相邻两个垅面之间铺设PE膜,用于存水和改善温室光照条件,膜边四周超出上下垅面设置,防止水漏入土壤,并使PE膜部分覆盖于第一滴灌带和第三滴灌带之上;(5)铺控第二滴灌带:在相邻垅面的中间,PE膜之上铺设第二滴灌带,用于增加温室湿度;(6)6月1‑5日,果实大量成熟,收取PE膜和膜上的第一滴灌带、第二滴灌带和第三滴灌带,放置阴凉处保存,来年清洗后继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樱桃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北方大棚樱桃控制湿度及改善光照环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樱桃对土壤水分要求不能旱、不能涝,对空气湿度的需求每个时期都不同,而且非常敏感,在北方,土壤要求间干、间湿,空气湿度的控制对大樱桃的生长影响很大。
俗话说,樱桃娇生惯养,又怕冷又怕热,又怕旱又怕涝。年降水量要在600至700毫米之间,冬季温度不能低于零下20摄氏度。
湿度过大或小都会影响树体的生长和发育。萌芽期要求棚内相对湿度较高,维持在60%~65%,不宜过低,否则萌芽和开花不整齐。晴天中午,枝条水分蒸发很快,造成芽内水分不足,使发芽、花期不一致,可对土壤灌水或对枝条喷水,为枝条补充水分。开花期棚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花期湿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授粉受精。湿度过小时,花柱头干燥,不利于花粉管萌发;湿度过大时花粉不易散粉,花柱头黏液过于稀薄对花粉的黏着力变小,也易引起花腐病。从坐果到果实膨大期,湿度不够,造成果实发育迟缓,在北方,为提高空气湿度,往往通过继电装置采取空中微喷或通过地面灌水或地面微喷来达到每个时期要求的湿度,达到了增产的作用,但是,这几种方式都有其弊端,方式一,通过空中微喷的方式,喷头位于果树上部,对花的影响大,适宜的湿度可以帮助花提高授粉率,但部分花冠同时也注入水滴凋落,这种方式有提高坐果的效果,但效果不是最好。方式二,浅沟灌水的方式,弊端是,土壤长期处于涝的状态,不适合大樱桃的正常生长,常常不能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同时兼顾。方式三,地上微喷,同样使土壤长期处于涝的状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和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北方大棚樱桃控制湿度及改善光照环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解树体:当冷棚室外夜间温度达0℃以上,冷棚内温度达到3℃以上时,开始除去保温覆盖物并解开樱桃树体;
(2)起垅栽培:设置垅长为3m,相邻垅面宽度t为2-3m,垅面距离垅底部高度d为10-15cm,3月10日之前,将樱桃树种苗植入两个垅面中间的土壤内,并使树苗间距为2.5-3.5m;
(3)铺控土壤湿度滴灌带:起垅筑好后,在相邻垅面之间铺设第一滴灌带和第三滴灌带,并使第一滴灌带靠近上垅面铺设,第三滴灌带靠近下垅面铺设,用于控制土壤水分;
(4)铺设PE膜:在相邻两个垅面之间铺设PE膜,用于存水和改善温室光照条件,膜边四周超出上下垅面设置,防止水漏入土壤,并使PE膜部分覆盖于第一滴灌带和第三滴灌带之上;
(5)铺控第二滴灌带:在相邻垅面的中间,PE膜之上铺设第二滴灌带,用于增加温室湿度;
(6)6月1-5日,果实大量成熟,收取PE膜和膜上的第一滴灌带、第二滴灌带和第三滴灌带,放置阴凉处保存,来年清洗后继续使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滴灌带、第二滴灌带以及第三滴灌带,三者中任意之一的长度不超过80cm。
优选地,所述PE膜厚度为15-20微米。
优选地,步骤(5)与步骤(6)之间还包括步骤(51):当中午温度达到25-26摄氏度时,必须在1h之内,掀开大棚两侧放风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7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