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路电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7324.1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2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曾勇刚;洪潮;张帆;黄冠标;赵利刚;王长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路 电流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短路电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实现了两回输电线路发生交叉跨越故障的短路电流的确定。该方案包括:获取第一故障点的自阻抗、第二故障点的自阻抗以及第一故障点与第二故障点的互阻抗,根据第一故障点的自阻抗、第一故障点与第二故障点的互阻抗,以及第一故障点发生故障前的序电压确定第一故障点的序电压模型;根据第一故障点的序电压模型和第二故障点的序电压模型获取序电压网络模型;获取故障拓扑图;根据故障拓扑图确定相故障边界条件模型;根据序电压网络模型和相故障边界条件模型确定第一故障点的短路电流和第二故障点的短路电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尤其涉及短路电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网不断扩张,输电线路的分布更为密集,使得两回输电线路在交叉跨越处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加剧,存在交叉跨越故障的严重程度超过系统的设防标准的情况。比如,如图1所示,第一回输电线路D1D2上的K1位置的输电线掉落至第二回输电线路D3D4上的K2位置的输电线上,假设K1位置的A相跨接到K2位置的C相,导致第一回输电线路的K1点的输电线和第二回输电线路的K2点的输电线之间发生短路故障,可能导致系统失去稳定,从而引发大范围停电,因此需要对这种新出现的两回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故障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根据电路中的短路电流可以为电气设备的选型、各种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参数整定以及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依据。但是现有的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仅能处理多点复杂故障的类型,传统计算方法对于两回输电线路同一交叉跨越位置多点跨接的故障不适用,无法计算出两回输电线路发生交叉跨越故障时的短路电流。
因此,两回输电线路发生交叉跨越故障时的短路电流的确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短路电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对两回输电线路发生交叉跨越故障时的短路电流的确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故障点短路电流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故障点的自阻抗、第二故障点的自阻抗以及所述第一故障点与所述第二故障点的互阻抗,其中,该第一故障点为第一回输电线路上非断线故障的故障点,该第二故障点为第二回输电线路上非断线故障的故障点,该第一故障点的至少一相跨接到该第二故障点的至少一相;根据该第一故障点的自阻抗、该第一故障点与该第二故障点的互阻抗,以及该第一故障点发生故障前的序电压确定该第一故障点的序电压模型;根据该第二故障点的自阻抗、该第一故障点与该第二故障点的互阻抗,以及该第二故障点发生故障前的序电压确定该第二故障点的序电压模型;根据该第一故障点的序电压模型和该第二故障点的序电压模型获取序电压网络模型;获取故障拓扑图,其中,该故障拓扑图包括该第一故障点的每一相的开关参量、该第二故障点的每一相的开关参量、连接该第一故障点故障相和该第二故障点故障相的每个跨接点的开关参量、接地跨接点的接地过渡电阻以及每个故障相的过渡电阻;根据该故障拓扑图确定相故障边界条件第一模型,该相故障边界条件第一模型包括该第一故障点每一相的电压、电流和过渡电阻,该第二故障点每一相的电压、电流和过渡电阻,以及该每个跨接点的电压、电流和接地过渡电阻;根据该序电压网络模型和该相故障边界条件第一模型确定该第一故障点的短路电流和该第二故障点的短路电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短路电流的确定方法,通过获取第一故障点的自阻抗、第二故障点的自阻抗以及第一故障点和第二故障点的互阻抗可以确定故障点的序电压网络模型,通过故障拓扑图确定相故障边界条件第一模型,根据序电压网络模型和相故障边界条件第一模型确定第一故障点的短路电流和第二故障点的短路电流,可以确定两回输电线路发生交叉跨越短路故障的短路电流,从而可以为电气设备的选型、各种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参数整定以及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73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