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机械回中功能的飞机作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7244.6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9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董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9/00 | 分类号: | B64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功能 飞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机械回中功能的飞机作动系统,属于飞机作动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作动器控制器(1)、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2)、机械回中杆(3)以及支座(4)。作动器安装在垂尾后梁上,机械回中杆(3)一端与作动器连接,另外一端与支座(4)连接,支座(4)安装在舵面上。电传模态下,作动器控制器(1)接收来自飞控计算机的指令后转换为输出指令送到作动器,作动器响应作动器控制器(1)的指令运动进而驱动舵面偏转,此时作动器上的机械回中机构处于悬浮状态,不响应作动器接收的指令。当由电传控制模态转换为机械回中模态后,作动器上的机械回中机构开始工作,通过机械回中杆对舵面位置的反馈,驱动舵面回到中立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作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机械回中功能的飞机作动系统。
背景技术
飞机在任何正常配平位置的飞行中,俯仰、滚转、偏航都应呈现出确实的回中,尤其是某舵面对应的控制系统失效后,为了尽量降低该系统失效后的影响,一般都要求该舵面回中。舵面回中的实现与飞机作动系统的功能配置紧密相关。现有技术中,一般的舵面回中都是通过电传机构实现,然而在电传控制失效后,会对机械回中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机械回中功能的飞机作动系统,在作动器上设置回中机构及机械回中接口,并通过与机械回中杆的连接实现与舵面的间接连接,通过机械回中杆对舵面位置的反馈,从而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实现了舵面的机械回中。当控制系统有电传模态转换到机械回中模态后,机械回中机构开始工作,并根据机械回中杆对舵面位置的反馈,控制作动器运动,从而驱动舵面回到中立位置。
本发明带机械回中功能的飞机作动系统包括作动器控制器、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机械回中杆以及支座,作动器控制器与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之间通过电缆连接,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安装在垂尾后梁上,机械回中杆一端与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连接,另外一端与支座连接,支座固定安装在舵面上,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具有电传控制模态与机械回中模态,
所述电传控制模态下,作动器控制器接收来自飞控计算机的指令后转换为输出指令送到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作动器响应作动器控制器的指令运动进而驱动舵面偏转,此时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上的机械回中机构处于悬浮状态,不响应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接收的指令;
所述机械回中模态下,与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连接的机械回中机构开始工作,并将舵面位置反馈给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由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驱动舵面回到中立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为电气双余度配置。
优选的是,所述机械回中杆为长度可调拉杆。
优选的是,所述机械回中杆包括与舵面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螺接。
本发明通过在作动器上设置机械回中机构及机械回中接口,满足了飞机舵面的回中需求;将机械回中杆设置为长度可调节的拉杆,抵消了设计、生产及安装误差所带来的误差累计,满足机械回中系统的安装调试及调整需求。该方法简化了飞机的机械回中系统,提高了舵面回中的可靠性,保证了飞机飞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带机械回中功能的飞机作动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架构图。
其中,1为作动器控制器,2为带机械回中机构的作动器,3为机械回中杆,4为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7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扇形机翼可折叠的飞行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太阳能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