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力开放的方法、装置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7088.3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6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房雅丁;李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1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力 开放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力开放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方法包括:从第三方用户能力开放数据存储功能单元中读取用户终端的用户能力开放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能力开放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提供其所需的网络能力,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实时变更用户能力开放信息,能够避免大量的管理开销和对业务开展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力开放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背景技术
互联网业务应用若能便捷地获取和利用移动网络中的相关能力信息,有利于应用与网络进行良好的互动,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应用体验。同时运营商也可以基于业务应用的需求提供网络能力,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和流量管理,为上层业务提供合适的服务,进而创造新的管道价值,并形成移动网络的新型商业模式,给运营商带来新的机遇。
现有的能力开放的主要方式是运营商提供能力开放平台,第三方通过平台提出能力需求,运营商开放平台根据网络情况向第三方提给其所需网络能力。
1、基于PCC(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策略控制和计费)架构的能力开放
PCC是在3GPP R7中提出的一种实现资源接纳控制功能的逻辑架构。PCC可以提供基于用户信息实现策略控制和基于业务数据流的计费控制。PCC架构中主要包括PCRF(策略计费控制实体)、PCEF(策略及计费执行功能)、AAC(应用接入控制网元)、AF(应用功能)和SPR(用户属性存储器)等功能网元。基于PCC的能力开放架构在AF和PCRF之间增加了一个统一的AAC,用于根据应用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要求向PCRF申请、调整网络资源,同时根据应用要求向PCRF执行网络资源事件通知订阅和取消。该方案可以简化应用开放要求、提高网络安全性。基于PCC的能力开放架构如图1所示。
2、基于SCEF的能力开放
3GPP SA2 SCEF(Service Capability Exposure Function,业务能力开发功能)方案,该方案通过在EPC(演进分组核心网)架构中增加网络能力开放层SCEF来负责与第三方业务提供商进行交互。网络能力开放层定义了3GPP网络的能力如何通过网络业务能力开放架构进行对外开放,主要功能包括:鉴权和授权、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识别、画像管理;接入控制列表管理、策略增强、计费、与外部互联和连接点相关的问题、抽象等方面。基于SCEF的能力开放架构如图2所示。
3、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能力开放
基于SCEF的设计理念,结合5G需求和网络架构的特点,5G网络能力开放架构(如图3所示)增加类似于SCEF的功能的开放平台。5G移动网络可以开放的网络能力进一步的扩展,包含了运营商的BSS(Business support system,业务支撑系统)/OSS(Operationsupport system,运营支撑系统)、MANO(管理和网络编排)、网络切片、网元实体、MEC(Mobile Edge Computing,移动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平台等网络要素实体。其中,BSS/OSS和MANO能力的结合实现对网络切片的统一编排管理,以及对开放平台的能力开放。网元实体实现具体的网络控制能力、监控能力、网络信息以及网络基本服务能力的开放。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网络基础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上报给开放平台进行对外开放。MEC如果部署在无线侧,则可以实现无线侧的业务感知、缓存以及第三方功能的部署,从而将无线侧的能力开放给第三方业务提供商。
现有能力开放方案均是运营商侧提供能力开放平台,第三方通过与平台交互实现网络能力的获取,在满足第三方需求上存在以下缺点:
能力开放的相关参数均配置在网络侧,因此涉及业务侧的参数也需运营商参与配置,而业务侧的参数和业务需求紧耦合,会随着业务的变化频繁变动,如果业务参数需要配置在运营商网络中,会带来大量的管理开销,同时还会影响业务开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70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