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铜锌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596519.4 | 申请日: | 2017-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 发明(设计)人: | 田广民;刘彩利;贺林娜;刘啸锋;赵永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22F1/02 | 分类号: | C22F1/02;C22F1/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 地址: | 71001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锌合金 热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贵金属钎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铜锌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银铜锌合金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良好的流动性和浸润性,属于银基中温钎料。可在大气或保护气氛中用于钎焊钢、不锈钢和硬质合金,常用于钎焊要求表面光洁和承受振动负荷的铜、铜合金、钢和不锈钢等零件。银铜锌合金还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可以加工成各种规格的棒、丝、带材等。
银铜锌合金的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热处理。由于银铜锌合金材料中含有易挥发的锌元素,加热和保温过程极易挥发。如果热处理过程在真空热设备中进行,挥发的锌极易污染设备,增加了设备的维护成本,降低其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如果热处理过程在非真空设备中进行,不但挥发的锌污染设备,银铜锌合金还与设备中空气的氧化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在其表面形成氧化层,再加工前需要对氧化层进行酸洗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银铜锌合金的热处理方法。该方法将银铜锌合金密封在抽真空的石英玻璃容器中,避免热处理过程中锌挥发到热处理设备和空气中造成污染,同时又抑制了银铜锌合金表面的氧化;该方法工艺简单,安全有效,适用于银铜锌合金的无污染热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铜锌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银铜锌合金装入石英玻璃容器中,对石英玻璃容器进行抽真空,然后将石英玻璃容器熔融密封;
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熔融密封后的石英玻璃容器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自然冷却;
步骤三、切割步骤二中经自然冷却后的石英玻璃容器,取出热处理后的银铜锌合金。
上述的一种银铜锌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银铜锌合金中锌含量为10wt%~36wt%。
上述的一种银铜锌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石英玻璃容器抽真空后的真空度小于1×10-3Pa。
上述的一种银铜锌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600℃~700℃,时间为30min~100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的银铜锌合金在热处理时挥发的锌在自然冷却过程中附着在石英玻璃容器的内表面,不会泄漏到热处理的设备中或空气中,无需清洁设备,避免了热处理设备被污染;当热处理结束后,可以将玻璃容器内表面附着的锌进行回收,减少浪费。
2、本发明将银铜锌合金密封在抽真空的石英玻璃容器中,然后进行热处理,从根本上隔绝了银铜锌合金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无法扩散到银铜锌合金表面与之反应,有效防止了银铜锌合金表面氧化层的形成,避免了酸洗去除氧化层的后处理程序。
3、本发明的石英玻璃容器在自然冷却完成后可以通过切割打开,将银铜锌合金取出;切割打开后的石英玻璃容器可以回收后重新加工成石英玻璃容器,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资源的再生。
4、本发明中的石英玻璃容器传热性能好,可将热量快速地传递给密封在石英玻璃容器内的银铜锌合金,因此石英玻璃容器对银铜锌合金的热处理影响小,保证了银铜锌合金热处理的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银铜锌合金装入石英玻璃容器中,对石英玻璃容器抽真空至0.8×10-3Pa,然后将石英玻璃容器熔融密封;所述银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为36wt%。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熔融密封后的石英玻璃容器放入非真空热处理设备中,以60℃/h的速率升温至700℃并保温30min,然后自然冷却;
步骤三、切割步骤二中经热处理后的石英玻璃容器,取出热处理后的银铜锌合金。
本实施例自然冷却过程中,银铜锌合金在热处理时挥发的锌附着在石英玻璃的内表面和银铜锌合金的表面,非真空热处理设备中未检测到锌的存在;热处理后的银铜锌合金表面无氧化层,无需进行酸洗,可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银铜锌合金装入石英玻璃容器中,对石英玻璃容器抽真空至0.6×10-3Pa,然后将石英玻璃容器熔融密封;所述银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为3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65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