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单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5020.1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8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祥夫;栗原卓也;雫文成;村山僚悟;神谷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258 | 分类号: | H01M8/0258;H01M8/0267;H01M8/0289;H01M8/2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燃料电池单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组装燃料电池单电池时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气体流路形成部的气体流路的闭塞。燃料电池单电池具备带有树脂框架的MEGA板和两张隔板。在树脂框架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形成气体歧管孔与MEGA的第一面之间的气体流路的凹凸状的气体流路形成部。在树脂框架的第二面上以通过气体流路形成部的背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有熔融粘结部,该熔融粘结部将气体歧管孔的周围包围而隔断气体歧管孔与MEGA的第二面之间的气体的流通,并将树脂框架与第二隔板粘结。熔融粘结部由第一树脂形成,气体流路形成部由熔点比第一树脂高的第二树脂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单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单电池。该单电池具有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和接合于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的周围的树脂框,且具有通过阳极侧隔板及阴极侧隔板将带有树脂框的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夹持的构造。在两张隔板各自的外缘部形成有气体歧管孔,在两张隔板各自的朝向带有树脂框的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的面上形成有气体流路。在树脂框的朝向阴极侧隔板的面上通过树脂而形成有将气体歧管孔与气体流路连结的多条引导流路(气体流路形成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32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通过热按压使树脂框与两张隔板一体化时,根据气体流路形成部的树脂的性质,产生了气体流路形成部熔融变形而导致其气体流路闭塞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单电池。该燃料电池单电池具备:MEGA板,具有MEGA(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和接合于所述MEGA的周围的树脂框架;第一隔板,与所述MEGA的第一面相接而配置,且配置在所述树脂框架的第一面侧;及第二隔板,与所述MEGA的第二面相接而配置,且配置在所述树脂框架的第二面侧,在所述树脂框架的外缘部形成有气体歧管孔,在所述树脂框架的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凹凸状的气体流路形成部,该气体流路形成部形成所述气体歧管孔与所述MEGA的所述第一面之间的气体流路,在所述树脂框架的所述第二面上以通过所述气体流路形成部的背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有熔融粘结部,该熔融粘结部将所述气体歧管孔的周围包围而隔断所述气体歧管孔与所述MEGA的所述第二面之间的气体的流通,并将所述树脂框架与所述第二隔板粘结,所述熔融粘结部由第一树脂形成,所述气体流路形成部由熔点比所述第一树脂高的第二树脂形成。
根据该方式的燃料电池单电池,由于气体流路形成部的熔点比熔融粘结部的熔点高,因此在组装燃料电池单电池时,能够抑制气体流路形成部的熔融或变形,能够减少气体流路形成部的气体流路堵塞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5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