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氰电镀银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4878.6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7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定富;施力匀;沈岳军;杨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3/46 | 分类号: | C25D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2 | 代理人: | 郭防,石诚 |
地址: | 55002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氰电 镀银 溶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镀银溶液,特别是一种无氰电镀银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普遍应用于通讯、电子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工业范畴。迄今为止,传统的镀银液中大多含有氰化物,虽然能得到良好的镀银层,但氰含有剧毒,对生态环境及人体构成了严重威胁。鉴于此,我国管理当局屡次发布行政指令,要求在电镀行业中逐渐取消氰化镀银工艺。欧盟也在ROHS和WEEE环保指令中明确限制氰化物的使用,因此开发出能够替代氰化物体系的无氰电镀银工艺迫在眉睫。镀层与基体结合力良好、电流密度范围较宽和电镀液维护方便,是无氰镀银工艺能否应用的关键。目前已研究开发的无氰碱性镀银工艺用的配位剂主要有硫代硫酸铵、亚氨基二磺酸铵、咪唑-磺基水杨酸、丁二酰亚胺等,但这些配位剂制备的电镀银溶液基本都存在着电流密度范围窄,电流效率低,镀取一定厚度的银镀层所需时间长,电镀液稳定性不高等问题。因此,目前的电镀银溶液存在以下问题:电镀银溶液稳定性不高;进行镀银加工时电镀液电流密度范围窄、电流效率低;加工时间长、加工效率较低,而且镀层与基体结合力不好,镀层结晶粒不细致紧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氰电镀银溶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电镀银溶液稳定性高,进行镀银加工时电镀液电流密度范围宽、电流效率高,加工时间短、加工效率较高、镀层与基体结合力较好、镀层结晶粒细致紧密,同时电镀银溶液不含剧毒氰化物,加工清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无氰电镀银溶液,所述溶液包括硝酸银、丁二酰亚胺、焦磷酸钾、5,5-二甲基乙内酰脲、氢氧化钾和水。
前述的一种无氰电镀银溶液中,所述溶液中硝酸银用量为20~70g/L,丁二酰亚胺用量为60~240g/L,焦磷酸钾用量为50~120g/L, 5,5-二甲基乙内酰脲用量为5~60g/L,氢氧化钾用量为15~65g/L。
前述的一种无氰电镀银溶液中,所述溶液中硝酸银用量为30~60g/L,丁二酰亚胺用量为70~200g/L,焦磷酸钾用量为60~110g/L, 5,5-二甲基乙内酰脲用量为10~50g/L,氢氧化钾用量为25~55g/L。
前述的一种无氰电镀银溶液中,所述溶液中硝酸银用量为40~50g/L,丁二酰亚胺用量为80~180g/L,焦磷酸钾用量为70~100g/L,5,5-二甲基乙内酰脲用量为20~40g/L,氢氧化钾用量为35~45g/L。
按照前所述的一种无氰电镀银溶液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
(a)将氢氧化钾溶解在水中,再加入丁二酰亚胺搅拌至完全溶解,得A品;
(b)将硝酸银溶于水中,得硝酸银溶液,将硝酸银溶液加入A品中,搅拌均匀,得B品;
(c)将焦磷酸钾和5,5-二甲基乙内酰脲溶于水中,再加入80~100mg/L的2.2-联吡啶作为添加剂,混合得C品;
(d)将C品加入B品中,搅拌均匀,得D品;
(e)调节D品的pH至9~10,定容,得无氰电镀银溶液。
前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e)中调节D品的pH至9~10,是用氢氧化钾溶液或硝酸溶液进行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选用丁二酰亚胺作为配位剂,辅之以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H)作第二配位剂,焦磷酸钾为导电盐,可以得到均匀、细致、光亮的镀层,且电流效率高,电流密度范围较宽。通过在碳钢或黄铜基体表面电镀银,有效提高了电流密度范围,镀层与基体结合力良好,晶粒细密、电流效率高;本发明镀液制备方法简单、镀液性质稳定、维护方便、镀层结晶细致,平整性好,镀银层的纯度高,而且不含剧毒氰化物,对环境友好。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申请人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主盐主络合剂配比,
分别用含25g/L、30g/L、35g/L、40g/L、45g/L、50g/L、55g/L Ag+离子的溶液与丁二酰亚胺进行按照1:1、1:2、1:3、1:4、1:5和1:6进行不同络合比实验;通过霍尔槽实验分析电流密度范围,并通过小槽实验所得的镀片分析表面形貌、沉积速率、镀层与基材结合力以及镀层光泽度等,测得Ag+离子含量在40~50g/L,并且与丁二酰亚胺摩尔比在1:3时使镀层形貌最好,电流密度范围较大。
二、导电盐筛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4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稀土金属自动电解设备
- 下一篇:真空开关管导电杆端面刷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