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金属电池装置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3690.X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3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赵汪;刘志伟;安富强;曲选辉;秦明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H01M10/38;H01M10/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金属 电池 装置 及其 装配 方法 | ||
1.一种液态金属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材质的电池壳体(6),电池壳体(6)内从上到下依次放置负极集流体(4)、负极材料(1)、电解质(2)、正极材料(3)和正极集流体(5);负极材料(1)填充于充当负极集流体(4)的多孔泡沫金属材料中,电池壳体(6)为负极电流引出体;正极材料(3)置于充当正极集流体(5)的金属坩埚内,用陶瓷绝缘件(7)使正极金属坩埚与电池壳体(6)之间绝缘;正极金属坩埚底部连接有电流引出体(10),电池壳体(6)的底部端盖(8)中心开有孔,正极电流引出体(10)伸出孔外,孔上设有密封绝缘材料(9)并将正极电流引出体(10)和电池底部端盖(8)紧密连接并互相绝缘;电池壳体(6)与其底部端盖(8)通过焊接密封;
所述的负极材料(1)为Li、Na、K、Mg、Ca、Ba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电解质(2)为负极材料对应的卤族无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正极材料(3)为Sn、Pb、Bi、Sb、Te、Zn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集流体(4)为多孔泡沫金属材料,其材质为铁、镍、钛、锆或其合金,多孔材料的平均孔隙直径为0.3~2mm,孔隙率为60~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集流体(5)为金属坩埚,其材质为铁、镍、钛、锆或其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壳体(6)与其底部端盖(8)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钛合金;所述的正极电流引出体(10)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钛合金,直径为0.3~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绝缘件(7)的材质为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锆、氮化硼、氮化铝、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密封绝缘材料(9)的材质为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铋、氧化硼、氧化铜、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电池装置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装配步骤如下:
1)将负极材料(1)施加压力或加热熔化后填充至负极集流体(4)中,然后将其放入倒置的电池壳体(6)内,再放入电解质(2)粉末;
2)将正极材料(3)加热至熔化后,放入充当正极集流体(5)的金属坩埚内冷却,然后将金属坩埚倒置扣入电池壳体(6);
3)在金属坩埚和电池壳体(6)之间的缝隙中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放置陶瓷绝缘件(7),使正极集流体(5)与电池壳体(6)之间绝缘并阻止电解液外流;
4)将正极电流引出体(10)通过密封绝缘材料(9)与电池底部端盖(8)紧密连接并互相绝缘,然后将电池底部端盖(8)焊接于电池壳体(6)并确保正极电流引出体(10)与充当正极集流体(5)的金属坩埚底部良好接触;
5)将组装好的电池翻转,升温至运行温度得到所述的液态金属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态金属电池装置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步骤均在水氧含量小于1ppm的惰性气体的保护环境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369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