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吸附铜离子负载碳酸钙的水热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3489.1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3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兵;傅深渊;郭建忠;冯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林剩余物 铜离子 碳酸钙 高效吸附 生物质炭 烘干 水热 制备 聚四氟乙烯内衬 不锈钢反应釜 新型吸附剂 环保事业 回收利用 滤渣烘干 室温搅拌 吸附材料 原料成本 粉碎机 烘干机 氯化钙 碳酸钠 吸附量 抽滤 过筛 水中 吸附 洗涤 应用 治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吸附铜离子负载碳酸钙的水热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农林剩余物原料置于烘干机中烘干,将烘干后的农林剩余物转移至粉碎机进行粉碎、过筛,即得到农林剩余物粉;S2:将农林剩余物粉、氯化钙和碳酸钠置于水中,室温搅拌,待混合均匀后置于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然后在180~240℃条件下反应6~24小时、自然冷却、抽滤、洗涤至中性后取滤渣烘干即得成品。本发明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吸附量大,制得的吸附材料可以应用于铜离子的吸附治理,并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不仅实现了农林剩余物资源的回收利用,并且得到了廉价、高效的新型吸附剂,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炭吸附材料制备以及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农林剩余物为主要材料进行水热炭化制备生物质吸附材料的生产方法,具体是一种高效吸附铜离子负载碳酸钙的水热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各种工业(如冶炼、电镀、采矿等)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渗出液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越来越高。由于重金属元素具有难降解、易积累、毒性大等特点,还能被植物富集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危害人、畜、鸟等各种生命的健康。铜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的重金属,虽然浓度不高,但当铜在生物体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就会出现受害症状,生理受阻、发育停滞,甚至死亡,受到环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水热炭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质炭化技术,与传统热裂解炭化技术相比,水热炭化技术具有不受物料含水率的限制,制备条件温和、设备处理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规模可调节性强等优点。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采用水热炭化技术制备的水热生物质炭表面含有丰富的有机官能团,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但对重金属吸附容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寻求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的的高效重金属吸附水热生物质炭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吸附铜离子负载碳酸钙的水热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种高效吸附铜离子负载碳酸钙的水热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农林剩余物原料置于烘干机中烘干1~3h,待水分降至5%以下,再将烘干后的农林剩余物转移至粉碎机进行粉碎、过筛,即得到农林剩余物粉;
S2:将农林剩余物粉、氯化钙和碳酸钠置于水中,室温搅拌,待混合均匀后置于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然后在180~240℃条件下反应6~24小时、自然冷却、抽滤、洗涤至中性后取滤渣烘干即得到碳酸钙负载的水热生物质炭。
优选的,所述农林剩余物粉、氯化钙、碳酸钠和水的重量份比为40:2~10:2~10:150~250。
优选的,所述农林剩余物粉、氯化钙、碳酸钠和水的重量份比为40:5:5:200。
优选的,所述农林剩余物为竹屑和麻杆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农林剩余物粉为通过60目筛网且不过80目筛网的粉末。
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的搅拌速度为200~400r/min。
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的烘干温度为90~110℃,烘干时间由水热生物质炭中的水分的决定,当水分低于2%即可停止烘干。
本发明采用氯化钙、碳酸钠和农林剩余物粉水热炭化制备碳酸钙负载的水热生物质炭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明显提高,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可以达到120 mg/g以上,而对应的不加氯化钙和碳酸钠制备的水热生物质炭对铜离子的饱和吸附容量仅为14 mg/g,将作为农林剩余物、环境污染物改性成吸附率高的水热生物质炭吸附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有利于应用到工业废水的处理等领域,且变废为宝,极大地提高了农林废弃物的附加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34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扭矩传递装置
- 下一篇:基于RS485桥电路装置的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