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印染用染色机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2402.9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兴盛印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印染 染色 污水 净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印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印染用染色机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印染行业发展较快,加工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已是纺织印染生产大国。但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同步。主要印染大类产品出口的平均单价比同期进口单价低,说明中国印染产品档次较低,附加值不高;企业普遍看重的是色彩以及产品功能的开发,却忽略了印染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印染企业大多以来料来样加工为主,在装置技术、品种开发和经营管理上多处于模仿追随,自主的品牌较少,研发创新能力差;染整设备装置参数在线检测、在线控制技术,开发新设备,制造精度和配套件,节能、环保,售后服务等方面都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印染行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档次,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治理印染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改善环境,倡导生产与环境和谐发展,加大科技投入,使印染机械向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省时高效、短流程方面发展。“十一五”印染行业规划,以提高印染产品质量、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为原则,以现代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为手段,发展涂料印染、微悬浮体印染、转移印花、数码印花等无水或少水印染装置技术,加快生态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研发和生产;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实现印染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废水治理达不到要求的落后装置装备和印染企业。
染色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一些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染色废水,其污染物的浓度也不断提高,传统的生物处理装置已受到严重挑战。因此,开发经 济有效的染色废水处理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环保行业关注的课题。目前,国内的染色废水处理手段以生化法为主,有的还将化学法与之串联。国外也是基本如此。由于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染色废水,给处理增加了难度。针对上述问题,配合近年来国内外所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我们着手于新的生物处理装置和高效专门细菌的探索和应用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厌氧、好氧生物处理装置、高效脱色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70年代以来,国内对染色废水以生物处理为主,占80%以上,尤以好氧生物处理法占绝大多数。从现有情况看,我国染色废水生物处理法中以表面加速曝气和接触氧化法占多数。此外,鼓风曝气活性污泥法、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等也有应用,生物流化床尚处于试验性应用阶段。但由于好氧微生物对色度去除率不高,一般在50%左右,所以当出水色度要求较高时,需辅以物理或化学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对BOD去除效果明显,一般可达80%左右,但色度和COD去除率不高,单纯的好氧生物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出水难以达标;此外,好氧法的高运行费用及剩余污泥处理或处置问题历来是废水处理领域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难题。由于上述原因,染色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探求高效、低耗、投资省的染色废水处理新技术已日显重要。在生物处理方面,都是利用生物的分解能力对废水进行处理,但因大多仅靠存在于废水中的自发菌超作用,菌种不全,数量不足,分解能力欠佳,达不到应有的处理效果。因此,对微生物进行必要的筛选、培养及驯化后,将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菌群构成分解链,种植在生化处理池内,以达到高效处理的效果。目前国外已有大量成功的工程实例,并且将优势菌种的投加作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一种主要控制手段。所以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开发,筛选、分离出高效的微生物菌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兴盛印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兴盛印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24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型直流断路器及其分断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失压脱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