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2的捕集、输送、利用与封存全流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2013.6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5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威;张书勤;韩建红;胡耀强;王涛;李鹤;杨博;于勇斌;鲍文;杨朝锋;崔铭伟;李杰;由洋;刘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E21B43/22 |
代理公司: |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0 | 代理人: | 熊雁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2 输送 利用 封存 流程 工艺 | ||
一种CO2的捕集、输送、利用与封存全流程工艺,属于气体输送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捕集:将燃烧尾气引入低温甲醇洗装置进行吸收,再解压升温闪蒸后回收高纯度CO2副产气,CO2副产气经管线进入首站,经旋流分离器分离后,采用往复式压缩机组进行增压,同时采用分子筛脱水撬脱水;(2)输送:在首站将CO2增压至超临界相态后采用管输方式将CO2输送至注入站;CO2进入注入站后进行二次增压后以高压密相输送至井场;(3)利用及封存:然后在井场处将CO2注入井口进行注气驱油,同时达到CO2封存的目的。采用先进、适用的CO2管道超临界输送工艺,提高管输效率,降低能耗;CO2配注采用中心注入站集中二次增压、井场分散计量的配注方式,提高了注入效率,方便运行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O2的捕集、输送、利用与封存全流程工艺。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CO2)是国际公认的温室气体之一,近年来,减少CO2排放已成为最重大的国际环保问题。
CO2捕集、输送、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少CO2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控制全球变暖,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碳减排行业的重视。伴随碳利用需求增长及技术发展,CCUS技术近期发展迅速,通过将工业产生废气中的CO2捕集纯化后注入地层深处,CO2会留在水中或在水中溶解,也可能与煤或其他矿物结合,或经数千年之后与其他岩石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碳酸盐;同时,可将CO2注入油藏驱油,提高采收率,减排同时实现了碳的利用和封存。CCUS是目前全球减少CO2排放的一种重要途径。
我国实际的CCUS技术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学者们对CO2利用环节主要集中在驱油上,在CO2输送方面,主要研究管道厚度、直径、材料、运行温度、压力、CO2性质、管道腐蚀机理等。国内已见报道的仅有个别油田利用自身距CO2气源点较近的优势,采用气态或液态管道将CO2输送至注入井井口,达到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如华东局建有CO2集气管道总长52km,总产量为40×104t/a;吉林油田建设了长约8km的CO2气相输送管道;此外,大庆油田在萨南东部过渡带进行的CO2-EOR先导性试验中建设了6.5km的CO2输送管道,用于将大庆炼油厂加氢车间的副产品CO2输送至试验场地。胜利油田建设正理庄油田高89块CO2采集处理工程一期设计规模4×104t/a,二期设计规模8.7×104t/a,管道长度20km,采用气相输送,设计压力6.3MPa,管径为DN150,该项目2012年11月投产。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CO2年排放量最大的国家,随着国家CO2减排目标的推进和环保要求的越来越严格,但现阶段国内并没有CCUS全流程工艺的实施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CO2的捕集输送利用及封存的全流程工艺。
本发明所述的CO2的捕集、输送、利用与封存全流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未经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20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