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0760.6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1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冯苇荣;柯良节;梁思敬;司徒若祺;施振康;洪豪立;姚炯深;尹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苇荣;柯良节;梁思敬;司徒若祺;施振康;洪豪立;姚炯深;尹俊杰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1/2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4 | 代理人: | 周松强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沙田***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胶 石墨 液态 金属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谐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电力能源的应用最为广泛,被称为经济效能应用上的“血液”,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件物品上都需要电能的推动,然而电能的使用会或多或少的产生谐波。比如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计算机、智能产品、收集和各式各样的电器产品,都会产生谐波,而且每种波段上的谐波都会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少则EMI谐波会对应用器材造成破坏,大则EMC(电磁波辐射)会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从目前电子器材和应用科技上来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降低谐波。所以人类不惜大量的设计路线、改变各组件的线路来达到降低谐波的作用,但耗费资金多,进而生产成本普遍偏高。而且谐波会随着更好用、更新颖的产品的推出而增加,先前设计的将谐波线路就会不合规格,从而需要重新设计新的线路组件。除此之外,现有的降谐波的方案还不能将谐波降至6db以下,所以将谐波是目前电子产品上最大而且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有效降低谐波的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以及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降低或屏蔽谐波困难,而提出的一种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功能性石墨烯1%~10%,液态金属1~20%,余量为硅胶。
优选的,所述的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功能性石墨烯2%~8%,液态金属2~18%,余量为硅胶。
优选的,所述的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功能性石墨烯5%,液态金属10%,硅胶85%。
优选的,所述液态金属为离子液态金属,所述离子液态金属来源于亚天集团。
优选的,所述硅胶的平均孔距为2~6nm,比表面积为450~850m2/g,孔容为0.4~0.8ml/g。
优选的,所述硅胶占总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质量的80%~90%。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硅胶总质量的1/3~1/2的硅胶加入到反应器中,并以0.5~1.5g/min的速度加入相应重量份的功能性石墨烯,同时以200~350r/min的速度搅拌硅胶,待功能性石墨烯全部加入后,将反应器转移至超声仪中超声5~10min,即得混合粉末,再将装有混合粉末的反应器转移至加热器中,进行加热融合,得混合A液,备用;
S2:将余量的硅胶转移至区别于S1步骤中使用的反应器内,并以0.5~1.5ml/min的速度将相应重量份的液态金属滴加至反应器内,且在滴加液态金属的同时以400~600r/min的速度搅拌硅胶,待液态金属全部滴加完成后,降低搅拌速度至200~350r/min,继续搅拌10~30min,得混合B液;
S3:将S1步骤中制备的混合A液和S2步骤中制备的混合B液同时向同一反应器加入,且混合A液的加入速度是混合B液的加入速度的一半,加入时间控制在30~60min。
优选的,所述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滴加到无极式线圈内,再做封闭包封,最后对包封后的滤波进行加热,待滤波介质凝固即可。
本发明提出的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原料配比合理,制备过程简单,制备的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使用方便,降谐波效果好,可以达到60~600db,降低谐波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减少谐波对电子器材的损害,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健康性,除此之外,本发明提出的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的使用范围广,可以应用到主动式过滤电路、被动式过滤电路、傍路式主动过滤及傍路式被动过滤上,极具实用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的硅胶石墨烯液态金属,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功能性石墨烯5%,离子液态金属10%,硅胶85%;所述硅胶的平均孔距为2~6nm,比表面积为450~850m2/g,孔容为0.4~0.8ml/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苇荣;柯良节;梁思敬;司徒若祺;施振康;洪豪立;姚炯深;尹俊杰,未经冯苇荣;柯良节;梁思敬;司徒若祺;施振康;洪豪立;姚炯深;尹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07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