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级利用粉末活性炭的废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0694.2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靖宇;李海波;刘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级 利用 粉末 活性炭 废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级利用粉末活性炭的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粉末活性炭吸附处理废水浓度由低到高,采用多级逆向吸附的方式,先向高级氧化处理出水加入粉末活性炭,经吸附沉淀后的活性炭浆液返回混凝处理系统,与混凝剂分开投加、沉淀,沉淀后的活性炭浆液再返回预处理系统吸附有机污染物,最终沉淀后的活性炭浆液流向生化处理系统好氧池,所述生物处理系统出水进入混凝处理系统;该方法通过多级逆向投加的方式,实现了活性炭的梯级利用,有效利用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同时强化了各工艺系统的处理效果,处理效果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深度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梯级利用粉末活性炭的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粉末活性炭因其优异的空隙结构,较强的吸附和脱色能力,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各个工段,可投加于废水处理的预处理、生化处理、混凝处理或末端处理等,对废水中COD和色度的脱除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通常是一次性投加,一次使用之后被丢弃,通常情况下很难实现吸附饱和,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被丢弃,处理成本高,处理效果不显著。
综上所述,发明人潜心研究选取处理废水浓度由低到高,活性炭与废水多级逆向吸附,有效地实现了粉末活性炭的梯级利用,充分利用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降低处理成本的同时,强化了各工艺系统的处理效果,具有环境-经济的双重效益,效果显著。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级利用粉末活性炭的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设备简单,在现有的废水处理工艺基础上通过粉末活性炭多级逆向吸附,实现了粉末活性炭有效利用的同时强化了各工艺系统的处理效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梯级利用粉末活性炭的废水处理方法,利用粉末活性炭吸附处理废水浓度由低到高,采用多级逆向吸附。
向高级氧化处理出水加入粉末活性炭,经吸附沉淀后的活性炭浆液返回混凝处理系统,与混凝剂分开投加、沉淀,沉淀后的活性炭浆液再返回预处理系统吸附有机污染物,最终沉淀后的活性炭浆液流向生化处理系统,所述生物处理系统出水进入混凝处理系统。
向高级氧化处理出水加入粉末活性炭,经吸附沉淀后得到的活性炭浆液返回混凝处理系统,通过与混凝剂分开投加,从而进一步强化混凝处理效果。
经混凝处理系统沉淀后的活性炭浆液再返回预处理系统,吸附有机污染物,从而降低生化系统处理负荷,进一步沉淀后流向生化处理系统。
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好氧池,预处理系统沉淀得到的活性炭浆液流向所述好氧池,与活性污泥生物降解协同处理,强化生物好氧处理效果。
与活性污泥生物降解协同处理包括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再生-再吸附过程。
所述生化处理系统还包括厌氧池和缺氧池,预处理系统出水依次流入厌氧池和缺氧池,然后进入好氧池。
所述生化处理系统还包括缺氧池,预处理系统出水先流入缺氧池,然后进入好氧池。
所述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500~5000mg/L;
优选地,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00~2000mg/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打破传统的一次投加方式,提供了一种梯级利用粉末活性炭的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流程简单,在现有处理技术基础上,通过多级逆向投加的方式,实现了活性炭的梯级利用;
2、本发明方法处理废水浓度由低到高,使活性炭吸附能力发挥到最大的同时强化了各工艺系统的处理效果,处理效果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06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