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液微生物培养器皿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9695.5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7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周;李明;刘兴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云周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4;C12M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微生物 培养 器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血液微生物培养器皿。
背景技术
菌血症和败血症发病时间迅速,死亡率较高。近20年来血液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这还不包括相当一部分由厌氧菌感染所导致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由于菌血症和败血症是临床上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死亡率高达29%,而血液细菌培养是确立菌血症和败血症诊断的重要依据,对于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能否有效的治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及时准确的细菌培养报告。目前,除少数条件很好的医院依赖进口自动血培养外,国内大多数医院临床进行血液细菌培养,还是以手工方式进行,人工静态培养,用肉眼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存在微生物生长差、培养时间长、阳性率检出低、准确性差等缺点,而且由于人工操作,污染率较高。严重耽误临床冶疗,远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疗的需要。
如申请公布号CN 202369584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血液微生物培养器皿,包括方形盒体、密封盒盖,盒体的底为高分子半透膜材质,盒体的四周壁有两层,外层为塑料,内层为可吸附抗生素的吸附层,盒盖及盒体外层可为透明聚酯塑料,方形盒体的口沿和密封盖的口沿有相互配合的齿状台。但是该装置结构过于简单,使用不便,容易受温度影响,不易培养微生物,且更换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时,不便对该装置内部进行消毒。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血液微生物培养器皿,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双层中空隔温玻璃结构使该装置内部温度几乎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且智能化控制该装置的内部温度,更加有利于培养血液微生物,且更换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时,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方便对该装置内部进行消毒,适宜于推广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液微生物培养器皿,包括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的内部设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侧面设有加热管,所述加热底座的前侧面设有指示灯和PLC控制器,所述加热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盒体,所述盒体的侧面设有观察窗,所述盒体内腔的侧面设有抗生素吸附层,所述抗生素吸附层的侧面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盒体上表面的一侧设有合页,所述盒体通过合页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外侧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把手,所述密封盖外侧面的偏心位置处设有电子锁,所述密封盖内侧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指示灯、温度传感器、紫外线消毒灯、加热管和电子锁,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外部电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观察窗的中心位置为透明玻璃层,所述透明玻璃层为凸透型玻璃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管至少设有四个且沿加热箱的侧面等距离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盖的内侧面设有卡位圈,所述卡位圈的直径比盒体内腔的直径略小,所述卡位圈的表面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为软胶垫。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盒体内腔的底面设有放置台,盒体的外侧面为双层中空玻璃隔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血液微生物培养器皿,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双层中空隔温玻璃结构使该装置内部温度几乎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且智能化控制该装置的内部温度,更加有利于培养血液微生物,且更换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时,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方便对该装置内部进行消毒,适宜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底座、2指示灯、3 PLC控制器、4观察窗、5温度传感器、6卡位圈、7密封盖、8紫外线消毒灯、9抗生素吸附层、10盒体、11加热管、12加热箱、13电子锁、14把手、15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云周,未经李云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96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餐炉(DZW113)
- 下一篇:精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