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的卡因类菠萝反季节催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8862.4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1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传和;张爱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6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菠萝 季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的卡因类菠萝反季节催花方法。具体方法为:于秋季非下雨的某天,用水剂乙烯利的350‑450倍液对菠萝植株进行灌心处理,当日记为第一天;第一天、第二天连续2天各灌心处理1次,第七天到第十天之间再灌心处理1次,每次用量为70‑150ml。本发明采用“2+1”模式对卡因类菠萝进行反季节催花,催花效果好,催花成功率达到100%。应用本发明的菠萝催花方法,菠萝植株抽蕾、开花整齐,果实生长良好,品质、品相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有效的卡因类菠萝反季节催花方法。
背景技术
在菠萝生产上,出于气候条件、品种、种苗类别和大小、栽培密度等不同,使菠萝自然抽蕾率不一致,影响了自然抽蕾率。利用人工催花可以提高菠萝品种的抽蕾率。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菠萝催花,我国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使用的地区是台湾, 1938年利用电石诱导菠萝抽蕾、开花。广东、广西、福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生产至今。目前来说,菠萝人工催花使用的催花剂有乙烯利、电石、萘乙酸或萘乙酸钠。我国内地菠萝产区都使用乙烯利催花,我国台湾主要使用电石,而萘乙酸或萘乙酸钠在生产上已很少用。
乙烯利化学名为2-氯乙基磷酸,纯品为无色结晶,工业品为淡黄褐色液体,易溶于水。市场上销售的乙烯利多为含量40%的液体,性质较稳定。由于乙烯利配制、使用较为方便,催花效果好,无药害,安全可靠,因此果农菠萝催花用得最多的是乙烯利。然而乙烯利用于菠萝催花效果不一,需要要掌握好催花时间、浓度。
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菠萝主产区,为了提高栽培收益,农户常利用乙烯利在秋季反季节催花。然而,利用乙烯利反季节催花的实际效果因菠萝品种类型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通常,“皇后类”菠萝乙烯利反季节催花容易,抽蕾率可达95%以上。而“卡因类”菠萝用乙烯利反季节催花成功率只有20~40%,植株不抽蕾,重新回到营养生长过程,严重影响了菠萝的产量形成与种植效益。正是由于“卡因类”菠萝反季节催花难,所以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菠萝主产区,果农宁愿种植叶缘多刺、管理不便的“皇后类”,也不种植叶缘无刺、管理方便的“卡因类”品种,这是造成我国菠萝栽培品种结构单一的主要原因。在我国,80%以上的菠萝是有刺的“皇后类”品种‘巴厘’,而无刺的“卡因类”品种种植较少,不足20%。
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卡因类菠萝反季节催花技术对于改善我国菠萝品种结构、促进我国菠萝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因类菠萝的反季节催花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卡因类菠萝的反季节催花方法,于秋季非下雨的某天,用水剂乙烯利的350-450倍液对菠萝植株进行灌心处理,当日记为第一天;第一天、第二天连续2天各灌心处理1次,第七天到第十天之间再灌心处理1次,每次用量为70-150ml。
本发明采用“2+1”催花法对卡因类菠萝进行秋季反季节催花。优选为第八天再灌心处理 1次,如遇到阴雨天气,也可以适当提前或推后。
优选的,用水剂乙烯利的400-430倍液对菠萝植株进行灌心处理。
优选的,每次用量为80-120ml。用乙烯利去灌心时,乙烯利水溶液会随着菠萝的的叶子顺势往下流到根部。
优选的,水剂乙烯利的有效成分含量为40%;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乙烯利的水剂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都是40%,该含量为质量百分比浓度。
优选的,灌心的时间为下午。如4:00pm左右,此时太阳没那么大。也可以根据公知常识确定具体时间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8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