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紫外线塑料母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8716.1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曾军堂;陈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乍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12 | 分类号: | C08L33/12;C08L67/06;C08L27/16;C08L67/02;C08K9/12;C08K5/134;C08K9/10;C08K7/24;C08K3/26;C08K5/17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翁斌 |
地址: |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线 塑料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改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紫外线塑料母料及制备方法,所述防紫外线塑料母料的制备方法,括以下步骤:(1)将紫外线吸收剂与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后,然后加入无机多孔微粒和表面活性,得到混合体系;(2)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无机水凝胶,无机多孔微粒,然后干燥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复合微粒;(3)将复合微粒研磨成粉,得到复合粉末;(4)将复合粉末与聚合物母粒混合后,造粒得到防紫外线塑料母料;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无机复合粉末能够在生产塑料制品时直接添加使用。对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反射、屏蔽性能。可以添加用于塑料车窗薄膜、汽车塑料装饰品、土工膜、大棚膜、织物服装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改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紫外线塑料母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强烈地认识到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性,并强烈期望对其的防护。进而,以塑料制的各种部件、材料为代表,广泛地研究有效防止由紫外线引起的饮料、食品等的变差、变质、变色的方法。由于大量的氟利昂等含卤素化合物滞留在地球上空,被紫外线分解形成活性氯,进而与臭氧发生连锁化学反应,使臭氧层遭到破坏,使短波紫外线有可能到达地面。紫外线对人体长期照射,会给人体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如使白内障的病人人数增加、人的免疫功能下降、阻碍植物和海水动物的成长发育等等
目前,我国超过1000家企业从事改性塑料,其中产能超过200万吨。功能化母料是改性塑料关键的环节,是塑料制品实现功能化的关键。未来的塑料行业将朝着功能化、轻量化、环保、节能、低碳、高性能、低成本等方向发展。由于塑料制品对阻燃、增透、抗菌、耐候、抗紫外线、抗静电、仿金属、仿木、仿石、仿藤等不同领域和功能提升的更多需求,令功能塑料制品使用量巨增。因此,需要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多功能母料产品,支撑塑料行业的高速发展。
中国塑料母料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增速高达每年20%以上。形成这一局面,一方面是塑料母料的持续发展缘于树脂产量大幅上升和市场需求强劲扩张;另一方面是塑料母料,尤其是功能化母料对塑料制品的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起到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塑料制品的功能提升及塑料和母料行业的高速增长 。
由于碳氟系溶剂和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地球大气层中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只是紫外线穿过大气层伤害人体、植物等,因此出现了防紫外线产业。紫外线波长200-400nm,会透过表皮组织,使肌肉失去弹性,皮肤粗糙,形成皱纹。建筑物内的家具、窗帘等织物、汽车内饰、户外设施在阳光强烈照射下会加速老化。而这些物品大多为塑料材质,因此解决其抗紫外线能力极其关键。
现有防紫外线技术主要采用涂层来克服。如玻璃贴膜等。但对于大多数制品,难以通过涂层达到抗紫外线效果。
而且现有有机化合物类紫外线吸收剂持久性较差。无机超微粒子紫外线吸收剂的吸光效果差,反光散光效果好,但使用时难以均匀化涂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防紫外线塑料母料及制备方法,它具有防紫外效果好,且能够在聚合物中均匀分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紫外线塑料母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紫外线吸收剂与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后,然后加入无机多孔微粒和表面活性剂,超声分散15~90min,得到混合体系;
(2)向步骤(1)制得的混合体系中加入无机水凝胶,在30~60℃下静置5~12h,封闭无机多孔微粒,然后干燥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复合微粒;
(3)将步骤(2)中的复合微粒研磨成粉,得到复合粉末;
(4)将复合粉末与聚合物混合后,造粒得到防紫外线塑料母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乍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乍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8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