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氧化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8463.8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8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铭佑高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52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30 | 代理人: | 武金花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耐火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氧化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冶金过程中,熔炉内衬与钢水导流、控流器常常要经受温度激变,对这些部位所使用的耐火材料要求具有很高的耐热震性。由于石墨在环境温度激变时,可以快速传导热量,降低材料内部温度梯度,减小热应力,从而保护材料热震不开裂,所以含石墨耐火材料(简称含碳耐火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过程中热震强烈的部位。
目前含碳耐火材料普遍采用酚醛树脂做结合剂,高温烧成后形成玻璃碳结合耐火材料。然而这种玻璃态的结合碳存在两项缺点:一是抗氧化性差,酚醛树脂炭化后形成的玻璃碳从500℃就开始氧化烧蚀,结合碳的氧化会导致材料失去结合力,结构变得疏松,容易剥落或被熔融金属冲蚀;二是强度低、呈玻璃脆性,在一定的应力存在下,会发生脆性断裂。
针对结合碳的抗氧化性差,一般采用内部掺入抗氧化剂和表面施涂抗氧化涂料来保护含碳耐火材料。所掺入的抗氧化剂一般为比结合碳更易氧化的一些金属粉末,因为其掺入量有限,所以只能在短时间内发挥抗氧化作用。熔炉内衬用含碳耐火材料和熔融金属导流、控流用含碳耐火材料浸没在熔融金属中的部位,表面的防氧化涂层受到熔融金属的溶蚀会逐渐丧失对含碳材料的防氧化保护。一些沥青浸渍含碳耐火材料,由于表面光滑和使用条件的限制难以涂敷抗氧化涂层,在烘烤时发生很容易发生碳结合氧化。
针对结合碳的低强度和玻璃脆性,一些学者研究了酚醛树脂与沥青共用,在高温形成镶嵌碳结构以增加结合碳的结合强度;也有一些人在酚醛树脂中掺入催化剂,高温催化裂解树脂,沉积碳纤维来增强结合炭的强度。这些方法中由于可沉积的纤维极少对结合碳的脆性改变较小,强度增加不大。
综上所述,因此需要一种很好的耐火材料来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氧化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耐火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高强度和耐热震的性能,并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材料成本低廉。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氧化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含碳材料和碳素物放入混料机中进行预混搅拌10-15min,再用球磨机球磨30-50min,制成混合粉体;
b、将聚碳硅烷与有机溶剂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搅拌至充分溶解后,得到混合物一;
c、将混合物粉体导入混炼机中,再加入混合物一进行混炼,混炼温度为200-300℃,混炼2-3h后,导入模具中进行加压成型,得到半成品;
d、将半成品放入干燥室,在120-150℃下干燥2-3h,然后在电窑中通入保护性气体加热到600-850℃,保温4-6h,即可得到成品。
优选的,所述防氧化耐火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含碳材料40-55份、碳素物48-59份、聚碳硅烷36-43份和有机溶剂34-39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含碳材料为铝碳耐火材料、镁碳耐火材料和锆碳耐火材料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铝碳耐火材料为氧化铝骨料和氧化铝粉料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镁碳耐火材料为氧化镁骨料和氧化镁粉料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锆碳耐火材料为氧化锆骨料和氧化锆粉料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碳素物为石墨或石墨烯。
优选的,所述步骤b的聚碳硅烷为固体或液体的形式,聚碳硅烷加入量为原料总质量的5-8%。
优选的,所述步骤b的有机溶剂为汽油、二氯乙烷、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和正己烷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备的耐火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高强度和耐热震的性能,并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材料成本低廉。
本发明的碳素物具有很好的粘结作用,与现用的结合剂酚醛树脂有同等的拌和性能和模压性能,且成本更为低廉。
本发明的聚碳硅烷高温裂解形成的碳化硅纤维在温度高于800℃时,会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二氧化硅薄膜,随着高温氧化时间的延长,这层致密薄膜逐渐增厚,使得氧化变缓,进而阻止进一步氧化,所以碳化硅结合比传统酚醛树脂炭化后形成的碳结合具有十分优异的抗氧化性能。
本发明的聚碳硅烷高温裂解形成的碳化硅纤维还具有非常高的抗拉强度、较高的热导率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高的拉伸强度可以提高材料的破坏极限应力,高的热导率可在环境温度激变时快速传导热量,降低材料内部温度梯度,低的热膨胀率不至于在材料内部存在温度梯度时形成较大的内应力,这三种性能的综合作用从而提高制备的材料的耐热震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铭佑高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铭佑高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8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模组和大容量电池
- 下一篇:一种压电驱动自充电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