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忆感器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6029.6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6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齐爱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张桂松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忆感器 构建 方法 及其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忆感器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二)背景技术
忆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路元器件,与忆阻器、忆容器都是典型的非线性具有记忆特性的元件,由于这三种元件的独特的性质,可应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和人工神经网络领域。自2008年HP公司报道了利用纳米材料研制出了忆阻器以来,忆阻器的剑魔和电路实现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尽管忆感器和忆容器元件也具有独特的性质,但是由于现代的制造技术很难实现,人们对忆感器和忆容器的关注较少。近来,对忆感器和忆容器的仿真建模和电路实现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路简单、易于实现、能够产生滞回曲线的忆感器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忆感器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忆感器的韦-安特性和安-韦特性:和,将忆感器的电路模型构建为:;其中,为t时刻流过忆感器的电流,表示t时刻忆感器的磁通,L和L-1分别表示忆感器和忆感倒数,表示对磁通的积分,;
(2)忆感器倒数模型为:,其中β是大于零的参数。
根据上述构建方法得到的忆感器的应用为:基于忆感器模型构造的电路,由积分模块、乘法模块、反相模块和加法模块四个模块组成,积分模块由集成运算放大器U1以及电阻、电容组成;反相模块由集成运算放大器U1和电阻组成,加法模块由集成运算放大器U1和电阻组成,乘法模块由乘法器A1和乘法器A2实现模块中的乘法运算;
输入电压v作用于第一积分器,第一积分器的输出作用于第二积分器,还作用于反相模块和乘法模块中的乘法器A2,第一积分器的输出还作用于加法模块,第二积分器的输出作用于乘法模块中的乘法器A1,反相模块的输出作用于乘法模块中的乘法器A2,乘法器A2的输出作用于加法模块。
其优选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1采用LF347,乘法器A1和乘法器A2采用AD633。
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1的第1引脚通过电容C1连接第2引脚,通过电阻R1连接第2引脚,通过电阻R2连接第6引脚,通过电阻R4连接第9引脚,通过电阻R8连接第13引脚,第3、5、10、12引脚接地,第4引脚接电源VCC,第11引脚接电源VEE,第6引脚通过电容C2连接第7引脚,通过电阻R3连接第7引脚,第7引脚直接连接乘法器A1中的第1引脚和第3引脚,第8引脚通过R5连接第9引脚,第8引脚直接连接A2的第3引脚,第13引脚通过R7连接第14引脚。
所述乘法器A1的第1引脚和第3引脚连接运算放大器的第7引脚,第2、3、6引脚接地,第5引脚接电源VEE,第8引脚接电源VCC,第7引脚直接连接乘法器A2的第1引脚。
所述乘法器A2的第1引脚连接乘法器A1的第7引脚,第2、4、6引脚解地,第3引脚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第8引脚,第5引脚接电源VEE,第8引脚接电源VCC,第7引脚通过R6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第13引脚。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忆感器的构建方法和电路实现,有集成运算放大器U1和电阻、电容实现加法,反相和积分运算、利用乘法器A1和乘法器A2实现乘法运算,本发明的电路产生的滞回曲线使用的频率范围较宽(10-1500Hz),忆感电路的抗干扰能力较强。
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易于硬件实现,使用频率范围较宽,能够产生具有存储特点的滞回曲线,满足忆感器的特性,可应用于混沌电路等其他非线性电路中。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忆感器的视线框图;
图2为本发明忆感器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忆感器的电路实际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忆感器电路输入信号频率为f=400Hz时的相平面图;
图5为本发明忆感器电路输入信号频率为f=800Hz时的相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忆感器电路输入信号频率为f=1000Hz时的相平面图
图7为本发明忆感器电路输入信号频率为f=1200Hz时的相平面图;
图8为本发明忆感器电路输入信号频率为f=1500Hz时的相平面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到的忆感器电路模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6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