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降型反光膜的单层共面涂布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5807.X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9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范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鼎亮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128 | 分类号: | G02B5/12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16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反光 单层 共面涂布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光膜材料的制备,具体涉及一种沉降型反光膜的单层共面涂布工艺。
背景技术
回归反射材料简单可以称之为反光材料,反光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主要应用于交通标志方面,通过在相应材料表面加入反光元件使光线按原路返回来起到反光的目的;这样在灯光照射下,反光材料就达到了比其他非反光材料醒目几百倍的视觉效果。
反光材料所用主要原材料包括树脂、颜料、玻璃微珠等,任何一样原材料对反光产品的性能影响都至关重要的。其中,粘接树脂必须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极佳的粘接能力,对于玻璃微珠,则要求具有高折射率,高透明性,低失透率,良好的圆度,良好的粒度一致性和抗静电性及分散性。
目前反光膜的生产工艺中,由于玻璃微珠抗静电性较差,分散不均匀,不以利于形成单层紧密均匀分布玻璃微珠层,容易使玻璃微珠产生团聚、重叠现象,影响反光膜的性能,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降型反光膜的单层共面涂布工艺,使玻璃微珠紧密均匀排列在反光膜表面,提高反光效果。
一种沉降型反光膜的单层共面涂布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表面包覆处理:
按照固液比1:8-15的体积比将清洗后的玻璃微珠添加到蒸馏水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超声分散25-35分钟后,升温至95-100℃,加入10%的NaOH溶液控制体系pH至2.5-3.5,使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100g/L的Ti(SO4)2溶液,在2小时内滴加完毕,反应完毕后,冷却到室温,沉淀、过滤、干燥;
(2)配制涂层液:
将上述处理后玻璃微珠与改性丙烯酸涂料按1:2-5的比例混合并高速搅拌均匀,搅拌速度控制为4500-6500转/分钟,搅拌10-30分钟,使其成为均匀的涂层液;
(3)涂布:
将步骤(2)涂层液均匀涂布于PET薄膜上,其厚度大于玻璃微珠的直径,经烘道进行烘烤干燥处理,在前道50-75℃温度下停留60-200s,之后控制沉降温度在98-130℃,保温10-50分钟;
(4)经上述涂布后,再与涂布有压敏胶粘层的防沾纸层复合。
其中,所述步骤(1)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使用量为0.5%。
其中,所述步骤(1)使用的Ti(SO4)2溶液与玻璃微珠的质量比为25:1。
其中,所述步骤(1)干燥条件为在105-115℃的红外线快速干燥器内干燥2-3小时。
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改性丙烯酸涂料的固含量控制在26-36%,粘度控制在150-250cP,并含有0.5%的硅油消泡流平剂,2%的醋酸丁酯,5-8%的铝银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玻璃微珠进行表面修饰处理,经处理后的玻璃微珠表面Zeta电位升高,表面带有正电荷,与TiO2·nH2O带异种电荷,可以有效促进下一步二氧化钛对玻璃微球的包覆处理,在包覆过程中,空心玻璃微珠所带的电荷已经基本被完全中和,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避免叠珠现象,在涂布时容易形成单层均匀分布的玻璃微珠层。
(2)本发明中将包覆二氧化钛的玻璃微珠均匀分布在改性丙烯酸涂料中,然后经涂布后混合的涂料在烘道内干燥,在烘道温度条件下涂料粘度发生下降,微珠快速沉降到基膜表面,经包覆处理后的玻璃微珠质量增加,可以加快沉降速度,减少沉降时间,玻璃微珠颗粒之间无静电引力,沉降形成紧密均匀玻璃微珠层,制作的反光膜的反光性能和品质明显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沉降型反光膜的单层共面涂布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表面包覆处理:
按照固液比1:10的体积比将清洗后的玻璃微珠添加到蒸馏水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超声分散25分钟后,升温至100℃,加入10%的NaOH溶液控制体系pH至3,使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100g/L的Ti(SO4)2溶液,在2小时内滴加完毕,反应完毕后,冷却到室温,沉淀、过滤、干燥;
(2)配制涂层液:
将上述处理后玻璃微珠与改性丙烯酸涂料按1:5的比例混合并高速搅拌均匀,搅拌速度控制为6500转/分钟,搅拌20分钟,使其成为均匀的涂层液;
(3)涂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鼎亮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鼎亮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58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棱镜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多倍频沟槽型周期栅阵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