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脱油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3746.3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5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沈圆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雪 |
主分类号: | B04B1/00 | 分类号: | B04B1/00;B04B11/05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7 | 代理人: | 江亮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脱油设备领域,具体涉及自动脱油机。
背景技术
冷镦机是批量生产冷锻产品(比如螺栓和螺母)的主要设备。在
冷锻设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冷镦产品进行冷却,基于对冷却机油重复利用和冷镦产品洁净要求,需要对其进行脱油处理。
目前生产过程中的脱油的方法都是单独设置一离心脱油机。这种离心脱油机一般是立式的,是在一个机架的上部设置一脱油筒,然后将带油的冷锻产品放入滤油网内后,启动电机使滤油网高速转进行脱油,脱油完成后停止电机,然后将整个脱油筒倒转后将物料倒出,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自动脱油机,主要解决目前冷镦产品(比如螺母)在离心机上脱油结束后,需要将整个脱油筒倒转才可将物料倒出,费事费力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自动脱油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由动力源带动转动的物料筒,所述物料筒上设有连通的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物料筒侧壁设有若干用于物料甩出的油流出的出油通孔,所述壳体外壁上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底盖对应设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内壁活动连接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可沿自身轴线转动的底盖,所述底盖包括关闭时覆盖所述第一出料口且由所述物料筒带动转动的第一位置和在开启后使物料可从第二出料口排出壳体外的第二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自动脱油机,在离心脱油完成后其底盖会随支架移动,从而使物料随支架在第二出料口倒出,结构简单,下料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示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自动脱油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由动力源2带动转动的物料筒3,所述物料筒3上设有连通的进料口31和第一出料口32,所述物料筒侧壁设有若干用于物料甩出的油流出的出油通孔33,所述壳体外壁上设有第二出料口11,所述第二出料口11与所述底盖对应设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内壁活动连接的支架4,所述支架上设有可沿自身轴线40转动的底盖41,所述底盖包括关闭时覆盖所述第一出料口且由所述物料筒带动转动的第一位置和在开启后使物料可从第二出料口排出壳体外的第二位置(参见说明书附图1中虚线所示)。作为优选的,支架与壳体内壁铰接,当然,这里也可以采用滑动配合等,进一步的,支架一端铰接在壳体内壁,另一端设有用于带动支架摆动的第二动力源(优选为气缸),在脱油机进行离心脱油作业的时候,底盖与物料筒底部紧密接触,在物料筒由电机带动转动的时候,物料筒通过摩擦力带动底盖转动,(也可以在底盖上端面设有传动齿,在物料筒的下端面设有与其啮合的传动齿实现传动),在需要出料的时候,电机停止转动,支架逆时针转动,底盖离开物料筒的底部,而转动至与第二出料口对应,物料随底盖落到第二出料口后出料,进一步的,在物料筒的侧壁设有相通的出油通孔,将物料转动甩出的油通过出油通孔在物料筒的外壁流出。电机可以通过螺钉等安装在固定壳上,作为优选的,气缸的一端与固定壳铰接,另一端与顶板连接,作为优选,物料筒进料口处设有可开启的舱门。进一步的,壳体上端还设有限料盒38,物料先加入限料盒内,当存满后通过气动的方式打开匝门39,物料会滑入桶内,随后匝门关闭。第二出料口的水平高度低于底盖,也可做成高于底盖,这样需要额外的输料带将物料输送上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壳体内设有固定壳5,所述物料筒3安装于所述固定壳内,所述物料筒侧壁设有出油通孔,所述物料架上设有与所述出油通孔连通的排油槽51,所述壳体内相对所述固定壳下方设有油盘6。离心出的油通过排油槽落在油盘上,一起取出,回收利用,降低成本而且环保。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壳体内设有固定壳5,所述支架4一端与所述固定壳5铰接,还包括第二动力源12,所述第二动力源用于带动所述固定壳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第二动力源为气缸,所述第一动力源为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皮带21带动物料筒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雪,未经李晓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37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产品使用前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保险业务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