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调整雷达料位计安装角度的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3732.1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8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聂英权;王政;王遥遥;张宇;张军;朱赛;吕家慧;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00 | 分类号: | G01C1/00;G01F23/28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张婧 |
地址: | 210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整 雷达 料位计 安装 角度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仪表安装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整雷达料位计安装角度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工程中固体物料缓冲仓上半段为圆柱体,下半段为圆锥体,仓顶正中加料,如图1所示。为了连续检测料仓料位,目前广泛采用的是雷达料位计。为了避开料流,雷达料位计只能避开正中的加料孔安装,若雷达料位计竖直安装,雷达波将会发射在料仓下部的锥段上而无法检测到料仓底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带有万向法兰的雷达料位计可以人工手动调整其安装角度使其粗略地对准料仓底部。但是调整精度低,无法达到精准控制,对于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
因此,亟待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可自动捕捉雷达料位计安装角度并修正实际料位值的自动调整雷达料位计安装角度的检测装置。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调整雷达料位计安装角度的检测装置,包括位于料仓顶部的雷达料位计和带动该雷达料位计旋转的直行程执行机构,该直行程执行机构可水平来回移动,且带动雷达料位计绕固定支点旋转;所述执行机构和雷达料位计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雷达料位计将检测的料位距离信号传输至控制器,直行程执行机构将水平执行行程信号传输至控制器。
其中,所述直行程执行机构距离固定支点的垂直距离为K,该直行程执行机构的水平执行行程为S,所述雷达料位计的旋转倾斜角度为α,其中
优选的,所述料仓内的料位高度H,其中L为雷达料位计检测的料位距离。
再者,所述料仓的下部为锥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雷达料位计偏置于料仓顶部。
优选的,所述直行程执行机构包括可水平来回伸缩的水平拉杆,该水平拉杆的一端与雷达料位计固定连接,并带动雷达料位计绕固定支点旋转。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优点:本发明利用直行程执行机构带动雷达料位计旋转,同时控制器根据雷达料位计的料位距离信号和直行程执行机构的水平执行行程,得到雷达料位计的最佳倾斜角度,并根据最佳倾斜角度修正料仓的真实料位值,使得雷达料位计在避开料仓中心加料孔安装并测量带有锥段料仓料位时,可大大提高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自动调整雷达料位计安装角度的检测装置,包括雷达料位计2、直行程执行机构3和控制器4。料仓1包括上半段的圆柱体结构和下半段的圆锥体结构。雷达料位计2位于料仓1顶部,且偏置设置,避开料仓正中的加料孔位置。直行程执行机构3包括可水平来回伸缩的水平拉杆,该水平拉杆的一端与雷达料位计2固定连接,并带动雷达料位计2绕固定支点旋转。上述直行程执行机构3和雷达料位计2分别与控制器4相连接,其中雷达料位计2将检测的料位距离信号传输至控制器4,直行程执行机构3将水平执行行程信号传输至控制器4。
其中,直行程执行机构3距离固定支点的垂直距离为K,可取K=100mm。该直行程执行机构3的水平执行行程为S,雷达料位计2的旋转倾斜角度为α,其中料仓1空仓状态下,雷达料位计2在直行程执行机构3的驱动下,从竖直方向缓慢旋转,其旋转倾斜角度α逐步增大,雷达料位计检测的料位距离L先逐步增大,后逐步减小。且料位距离L变化拐点出现时旋转倾斜角度α即为最佳角度,本发明中料位距离L的变化拐点出现两次,即分别对应最佳角度α1和α2,在雷达料位计安装旋转过程中,控制器检测到的旋转倾斜角度α1≤α≤α2时,均是合适的安装角度。
本发明在根据控制仪自动捕捉到的旋转倾斜角度α来修正料内的料位高度H,其中
本发明利用直行程执行机构带动雷达料位计旋转,同时控制器根据雷达料位计的料位距离信号和直行程执行机构的水平执行行程,得到雷达料位计的最佳倾斜角度,并根据最佳倾斜角度修正料仓的真实料位值,使得雷达料位计在避开料仓中心加料孔安装并测量带有锥段料仓料位时,可大大提高测量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3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