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冷库加热型外排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2447.8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7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鹏;李冬;吴晓红;郭丰玮;胡雪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C1/28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3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 冷库 加热 外排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冷库加热型外排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冷库是用于食品冷冻和冷藏的建筑物,它是通过人工制冷的方法,使库内保持一定的低温。为了减少外界热量的传入,冷库的地坪、墙壁和屋顶都敷设一定厚度的防潮隔气层和隔热层。为了增加冷库的使用寿命,需采用室外排水的方式。
食品冷库的外排水系统不同于一般建筑物的外排水系统,它既要保证满足正常排水需要,又要防止冷库内冷气外流,并防止老鼠等小动物进入冷库中对食品安全造成隐患,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品冷库加热型外排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排水装置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功能齐全,完全能够满足食品冷库对排水系统的各项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食品冷库加热型外排水装置,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内排水管、内排水U形管、外排水U形管和外排水管,其中内排水管和外排水管均为立管,外排水U形管为倒置的U形结构;内排水U形管和外排水U形管采用镀锌钢管,内排水U形管和外排水U形管的外围缠绕绝缘加热电缆,绝缘加热电缆的外围设有保温层。
所述内排水管和外排水管采用PVC塑料管。
所述内排水管、内排水U形管、外排水U形管和外排水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保温层由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制成。
所述一种食品冷库加热型外排水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食品冷库内的污水通过收集后沿内排水管流下,在内排水U形管内储存同时起到水封的作用,防止室内冷空气外流,同时防止老鼠沿排水管道进入冷库内部;当内排水U形管中的水量超出其高度时,在压强的作用下,污水向外排水U形管中流动,并通过外排水管排出室外;
2)冬季气温下降到-4℃以下时,通过绝缘加热电缆对内排水U形管和外排水U形管进行通电加热,防止其中的存水结冰导致管道堵塞;采用间歇加热制度,通过定时器定时加热,每次加热后关闭电源,利用保温层持续保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内排水U形管和外排水U形管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在满足正常排水需要的同时,又能够防止冷库内冷气外流及老鼠等小动物进入冷库中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2)考虑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在内排水U形管和外排水U形管的外侧设置了绝缘加热电缆和保温层,在冬季采用间歇加热方式,既能达到加热的目的,又充分达到绝色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食品冷库加热型外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排水管 2.内排水U形管 3.外排水U形管 4.外排水管 5.绝缘加热电缆 6.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食品冷库加热型外排水装置,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内排水管1、内排水U形管2、外排水U形管3和外排水管4,其中内排水管1和外排水管4均为立管,外排水U形管3为倒置的U形结构;内排水U形管2和外排水U形管3采用镀锌钢管,内排水U形管2和外排水U形管3的外围缠绕绝缘加热电缆5,绝缘加热电缆5的外围设有保温层6。
所述内排水管1和外排水管4采用PVC塑料管。
所述内排水管1、内排水U形管2、外排水U形管3和外排水管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保温层6由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制成。
所述一种食品冷库加热型外排水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食品冷库内的污水通过收集后沿内排水管1流下,在内排水U形管2内储存同时起到水封的作用,防止室内冷空气外流,同时防止老鼠沿排水管道进入冷库内部;当内排水U形管2中的水量超出其高度时,在压强的作用下,污水向外排水U形管3中流动,并通过外排水管4排出室外;
2)冬季气温下降到-4℃以下时,通过绝缘加热电缆5对内排水U形管2和外排水U形管3进行通电加热,防止其中的存水结冰导致管道堵塞;采用间歇加热制度,通过定时器定时加热,每次加热后关闭电源,利用保温层6持续保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24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够与配体偶联的单甲基缬氨酸化合物
- 下一篇: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