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γ-乙酰正丙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1796.8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3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成;王乃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45/29 | 分类号: | C07C45/29;C07C45/00;C07C49/17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张皓;黄威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酰 丙醇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γ‑乙酰正丙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植物纤维的水解液或木糖等原料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两相反应溶剂、催化剂后通入氢气,加热反应釜反应数小时;2)将釜内反应物料静置、分液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水相、油相和催化剂,回收催化剂重复利用;3)将水相产物浓缩,萃取油相中的1,4‑戊二醇,然后与浓缩液混合、进一步分离后得1,4‑戊二醇粗品;4)将步骤3)从水相和油相中得到的1,4‑戊二醇粗品,泵送到固定床反应器,在催化脱氢或氧化脱氢催化剂的作用下脱氢生成γ‑乙酰正丙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且没有采用无机酸体系,反应过程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γ-乙酰正丙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γ-乙酰正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是合成环丙基甲基酮、维生素B1、5-氯-2-戊酮等下游医药产品的关键中间体,其中5-氯-2-戊酮广泛用于依氟维纶、伊尔雷敏等抗艾滋病药和嘧菌环胺、环唑醇等杀菌剂。现有的技术中已报道的γ-乙酰正丙醇的制备方法为:以2-甲基呋喃或乙酰丁内酯为起始原料,在酸性条件下催化加氢分离制备得到γ-乙酰正丙醇。如中国专利CN102140058A公开了一种采用2-甲基呋喃为原料,在浓盐酸和Pd/C催化剂存在下制γ-乙酰正丙醇的方法。文献(Synthetic Communicatioins,2000,30,2295-2299)报道了以乙酰丁内酯经盐酸水解合成γ-乙酰正丙醇的方法。在这些工艺中原料价格高并且采用盐酸,后处理繁琐,造成γ-乙酰正丙醇生产成本高和环保压力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原料来源广泛的γ-乙酰正丙醇绿色合成方法。在该方法中以玉米芯、甘蔗渣、稻壳、秸秆、棉籽壳或其水解液或木糖中的一种为原料,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反应体系中采用固体酸催化剂,有机溶剂来源于生物质,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γ-乙酰正丙醇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植物纤维的水解液或木糖等原料加入到反应釜中,以木糖含量计,水解液浓度为10g/L-100g/L,向反应釜中加入两相反应溶剂、催化剂后,催化剂总质量浓度为2g/L-30g/L。常温下先通入氢气置换釜内空气,继续通入氢气,控制氢气的压力为1.0-5.0Mpa,加热反应釜,维持反应温度为120℃-210℃,反应2-6小时后结束,停止加热。
2)将釜内反应物料静置、分液后,将两相中的反应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水相、油相和催化剂,回收催化剂并返回步骤1中重复利用。
3)将水相产物浓缩得浓缩液,浓缩出的水与油相混合,萃取油相中的1,4-戊二醇,然后与浓缩液混合、进一步分离后得1,4-戊二醇粗品。
4)将步骤3)从水相和油相中得到的1,4-戊二醇粗品,泵送到固定床反应器,在催化脱氢或氧化脱氢催化剂的作用下,在80-300℃的温度,1,4-戊二醇脱氢生成γ-乙酰正丙醇。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植物纤维选自玉米芯、甘蔗渣、稻壳、秸秆和棉籽壳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酸催化剂。可选择地,所述催化剂进一步包括加氢催化剂,所述加氢催化剂和酸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1-1:1,优选地为0.01:1–0.8:1,更优选地为0.1:1–0.7:1,最优选地为0.3:1–0.6: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两相反应溶剂为水/油两相体系,油相为来自生物质的绿色有机溶剂。
优选地,所述油相选自2-甲基四氢呋喃、2,5-二甲基四氢呋喃、正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油相与水相的质量比为0.2:1至10:1,优选为0.5:1至8:1,更优选为1:1至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17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