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高效的红薯淀粉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1427.9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8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斌;黄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东县山里青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0/04 | 分类号: | C08B3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4235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高效 红薯 淀粉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淀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高效的红薯淀粉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是我国重要的低投入、高产出、耐干旱、耐瘠簿、多用途即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红薯营养丰富,除含有大量淀粉、Vc、VB1、VB2、VE、胡萝卜素、食用纤维和多种氨基酸(尤其米面中稀少的赖氨酸很丰富)外,还含有钙、磷、铁、钾等矿物质,以及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粘液蛋白、脱氢表雄酮、准女性激素和硒等物质。红薯营养平衡、齐全,营养价值不低于米、面,鲜薯在人们食结构中的地位又重新引起重视。近几年来,我国淀粉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红薯淀粉供不应求。
现有技术中,红薯淀粉加工工艺的工艺流程为:原料选择→清洗→碎解→筛分→除沙→沉淀(或浓缩)→脱水→烘干→风冷包装,生产工艺虽然生产效率较高,产品质量相对较稳定,但加工过程中存在大量废水、薯渣等副产品,这些有污染性的副产品不仅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也使得红薯的附加值大大降低。尤其是废水中主要成分为水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多糖、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无机盐等多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是一种不含有毒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COD约为12000mg/L,BOD5为4500mg/L,此类废水有机物含量达,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另外,如果对薯渣不作处理,则会沉积发臭,不仅污染环境,又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高效的红薯淀粉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水洗:选择好加工淀粉的品种,要求淀粉含量高,一般选择皮红色,内部是白色红薯,剔除病薯;将挑选好的鲜薯倒入缸中加上清水,用人工进行翻洗,洗完后取出,沥去余水,同时收集清洗鲜薯的水;
(2)磨浆:将洗净后的鲜薯加水进行破碎、磨浆,鲜薯重量与加水量的比例为1∶2.6~3.0,磨浆的粒度为20目~50目,制得红薯浆液;
(3)过滤:将上述得到的红薯浆液通过50~70目过滤筛进行第一次过滤,得到一次滤液和一次筛上物;再将一次滤液通过90~120目过滤筛进行第二次过滤,得到二次滤液和二次筛上物;收集一次筛上物和二次筛上物;
(4)兑浆、沉淀:往上述二次滤液中加入饱和石膏水,饱和石膏水的加入量为二次滤液重量的0.08~0.10%,搅拌混合均匀,静置沉淀,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将沉淀物通过气流干燥即得红薯淀粉,上清液则返回用于红薯的清洗、磨浆及第一次过滤重复使用。
其中,上述环保高效的红薯淀粉加工方法,步骤(1)中清洗鲜薯的水经过滤后,将水用于农田灌溉,过滤得到的泥沙制成沉淀淤泥,返田使用。
其中,上述环保高效的红薯淀粉加工方法,步骤(3)中的一次筛上物和二次筛上物经过酶解后,送入生产高纤维产品。
其中,上述环保高效的红薯淀粉加工方法,步骤(3)中的一次筛上物和二次筛上物用于畜禽、水产的饲料或者作物肥料。
其中,上述环保高效的红薯淀粉加工方法,步骤(2)中所述第二次过滤用的过滤筛为100~110目。
其中,上述环保高效的红薯淀粉加工方法,步骤(2)中所述破碎指的是将鲜薯打成大小不超过1.5cm的碎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红薯淀粉加工方法,对淀粉加工过程的用水进行分类处理:一部分进行循环利用,一部分通过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和淤泥返田使用,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将提取淀粉后的薯渣转化成饲料、肥料或加工成高纤维产品,提高了薯类产品的附加值。本方法改善现代加工技术过程中能耗高、污染物排放多、产品附加值低等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高效的红薯淀粉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水洗:选择好加工淀粉的品种,要求淀粉含量高,一般选择皮红色,内部是白色红薯,剔除病薯;将挑选好的鲜薯倒入缸中加上清水,用人工进行翻洗,洗完后取出,沥去余水,同时收集清洗鲜薯的水,清洗鲜薯的水经过滤后,将水用于农田灌溉,过滤得到的泥沙制成沉淀淤泥,返田使用,避免了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2)磨浆:将洗净后的鲜薯加水进行破碎、磨浆,鲜薯重量与加水量的比例为1∶2.6~3.0,破碎至鲜薯为大小不超过1.5cm的碎块,破碎的目的是破坏红薯的组织结构,使微小的淀粉颗粒能够顺利地从块根中解体分离出来;磨浆的粒度为20目~50目,制得红薯浆液;磨浆应尽可能的使鲜薯的细胞破裂,释放出更多的游离淀粉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东县山里青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桂东县山里青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14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