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华鲟精子的长途运输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581390.X | 申请日: | 2017-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 发明(设计)人: | 胡亚成;杜合军;刘雪涛;肖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N1/02 | 分类号: | A01N1/0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焦磊 |
| 地址: | 4431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华鲟 精子 长途运输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华鲟精子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中华鲟精子的长途运输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真可谓“活化石”。由于近年来河流污染、中华鲟栖息地被破坏、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野生中华鲟种群面临灭绝危险。2014年度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的联合监测活动的监测结果显示:未能发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这也是继2013年度之后,再次未能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2015年在葛洲坝下未发现野生中华鲟产卵,2016年年初在长江口发现野生中华鲟幼苗。2016年11月在葛洲坝中华鲟产卵场发现野生中华鲟鱼卵。野生中华鲟的生存状态令人堪忧。为了防止中华鲟的灭绝,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尤为重要。
近年来,中华鲟保护相关单位为了加强对中华鲟的研究并实现了中华鲟的全人工繁殖,每年会进行中华鲟的放流活动,为保护中华鲟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对中华鲟进行全人工繁殖就不能避免对中华鲟精子进行长途运输,需要让两个不同远距离地点的中华鲟进行繁殖,以避免近亲繁殖。
目前,国内外对任何物种精子的运输未见报道,而中华鲟精子的传统运输方法效率低下,一般只是通过黑色方便袋直接运输,这种运输方法对中华鲟精子的损伤较大,由于缺氧甚至导致失活,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适合中华鲟精子长途运输的装置及方法,为人工繁殖中华鲟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中华鲟精子的长途运输装置及方法,提高中华鲟精子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有助于中华鲟的人工繁殖。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华鲟精子的长途运输装置,包括棕色瓶,所述棕色瓶外侧面及底面通过安装支架与真空隔热层内壁连接,所述真空隔热层内壁与棕色瓶外侧面及底面围合而成控温层,所述控温层顶部设有顶盖,所述棕色瓶瓶口设有瓶塞;
所述棕色瓶瓶壁上穿设有氧气输送管,所述棕色瓶的瓶塞穿设有二氧化碳排放管,所述棕色瓶内用于盛装中华鲟精子,所述所述控温层内用于盛装冰块或冷却液。
优选地,所述棕色瓶瓶身和真空隔热层均为圆筒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碳排放管依次穿过顶盖和瓶塞并伸入到棕色瓶内。
优选地,所述氧气输送管穿过真空隔热层并伸入到棕色瓶内。
优选地,所述氧气输送管上设有控制开闭的第一阀门,所述二氧化碳排放管上设有控制开闭的第二阀门。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碳排放管竖向设置,其底部端口靠近棕色瓶内的中华鲟精子液位。
优选地,所述真空隔热层底部还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控制开闭的第三阀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装置对中华鲟精子进行长途运输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避光的环境下将中华鲟精子放入棕色瓶内,并塞上棕色瓶的瓶塞;
步骤2):打开氧气输送管的第一阀门和二氧化碳排放管的第二阀门,通过氧气输送管向棕色瓶内充入氧气,氧气的进入将棕色瓶内的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排放管处挤出,最终使得棕色瓶内充满高浓度氧气,然后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步骤3):向控温层内加入冰块或冷却液,使得中华鲟精子处于低温环境中,然后盖上控温层的顶盖;
步骤4):每隔一段时间晃动整个装置一次,并定时间通过氧气输送管对棕色瓶内进行换氧或不间断缓慢冲氧,同时打开真空隔热层底部排水管的第三阀门,控温层内融化冰或冷却液从排水管处流出,然后更换冰块或冷却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每隔6小时对本装置进行晃动一次使精子更充分的接触氧气,防止精子变稠凝集死亡,并每隔两小时通过氧气输送管对棕色瓶内进行换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首次提出中华鲟精子运输的实体装置,其大大简化了中华鲟精子运输的步骤,提高了精子运输的成活率,有助于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另外本发明装置也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精子的运输;而且本发明运输方法部分首次提出中华鲟精子分装时避光处理的问题,保证了精子的存活率;而提出换氧时间的问题,则保证了精子有足够的氧气;明确了对精子晃动的频率,即可以防止精子变稠凝集死亡,又减少精子运动时消耗的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中华鲟精子的长途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棕色瓶1、瓶塞1.1、安装支架2、真空隔热层3、控温层4、顶盖4.1、氧气输送管5、第一阀门5.1、二氧化碳排放管6、第二阀门6.1、排水管7、第三阀门7.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13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