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心镜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0031.2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0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昇澈;黄威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旸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22 | 分类号: | G02B13/22;G02B13/18;G02B15/14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系统 | ||
一种远心镜头系统,其最大像高设定为Max IMH,并由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光圈、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及第九透镜,该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皆为负透镜,又第一透镜或第二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透镜,该玻璃非球面透镜的有效半径设定为SD,并符合下列条件:1.3<SD/Max IMH<2.4。本发明借由玻璃非球面透镜的有效半径与最大像高的匹配,在一定匹配范围内,亦可衡平投影成像质量与制造成本、体积之间,配合以玻璃非球面透镜取代原本镜头常用的塑料非球面透镜,亦提升投影成像质量的可靠度,因此,适用于高亮度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远心镜头系统,尤指一种借由有效半径与最大像高的匹配,在一定匹配范围内,亦可衡平投影成像质量与制造成本、体积之间,配合以玻璃非球面透镜取代塑料非球面透镜,亦提升投影成像质量的可靠度。
背景技术
由于光学科技进步,使投影机不仅可用在办公室进行简报,也逐渐广泛应用于家庭进行观赏视讯、节目,因此,业者为了让投影机便于使用及携带,亦朝向缩小投影机的镜头的体积进行研发,同时,该镜头的体积在缩小时,也能降低制造成本过高的缺点,进而该投影机的镜头的体积缩小,使投影机的重量轻,亦满足消费者所期望投影机小型化,同时,也满足业者降低制造成本,但却影响投影成像质量。
次者,投影机往高亮度方向发展,相对地,在运转中所产生的温度较高,加上原本镜头常用的塑料非球面透镜,亦造成投影成像质量的可靠度风险。但查,该投影机的镜头的投影成像质量与制造成本、体积取决于数个透镜结构的光学设计,而如何以数个透镜结构的光学设计衡平出该投影机的镜头的投影成像质量与制造成本、体积之间,及提升投影成像质量的可靠度,亦为本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远心镜头系统,其以有效半径及最大像高的匹配的技术特征,在一定匹配范围内,亦可衡平投影成像质量与制造成本、体积之间的功效;其以玻璃非球面透镜取代塑料非球面透镜,亦提升投影成像质量的可靠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远心镜头系统,其最大像高设定为Max IMH,并由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光圈、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及第九透镜,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皆为负透镜,又该第一透镜或该第二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透镜,该玻璃非球面透镜的有效半径设定为SD,并符合下列条件:1.3<SD/MaxIMH<2.4。
依据前揭特征,该光圈的焦比设定为1.7~2.1。
依据前揭特征,该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及第九透镜以该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形成一胶合透镜,且该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及第九透镜内至少包括一个玻璃非球面透镜、二个高色散透镜,该高色散透镜的阿贝数设定为Vd,其中该Vd<30。
依据前揭特征,该第一透镜、第二透镜设定成一对焦群;该第三透镜设定成一固定群;该第四透镜设定成一第一变焦群;该光圈、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设定成一第二变焦群,使该第一变焦群、第二变焦群连动进行变焦与该对焦群移动进行对焦。
依据前揭特征,该第三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其凸面朝向投影侧;该第四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其凸面朝向投影侧;该第五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其凹面朝向投影侧;该第六透镜为双凹透镜;该第七透镜为双凸透镜;该第八透镜为双凸透镜;该第九透镜为平凸透镜且其平坦面朝向投影侧。
依据前揭特征,该第三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其凹面朝向投影侧;该第四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其凸面朝向投影侧;该第五透镜为双凸透镜;该第六透镜为双凹透镜;该第七透镜为双凸透镜;该第八透镜为双凸透镜;该第九透镜为双凸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旸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旸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00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