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路灯调控装置及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9493.2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9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H05B37/02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甘茂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路灯 调控 装置 方法 | ||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LED路灯调控装置及调控方法,涉及智能照明控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LED路灯智能控制系统及其调控方法。采用图像获取的方式获得道路某一路段的车流量数据,根据车流量数据控制道路路灯的亮度,具有控制效果好,精度高,节约能源的效果。清晨、黄昏以及遇到异常天气时,系统可以根据照明需求自动点亮或关闭,并根据需求自动调整照明强度,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更加节约电能。夜间可以根据车流量的不同自动调整照明强度,在车流量少时,以较低强度照明,当车流量多时,以较高强度照明,在避免无需照明却存在“长明灯”的情况的同时,在有车流量时,满足照明需求,并且避免了频繁开启路灯对灯具造成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照明控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LED路灯智能控制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LED作为新一代的光源,具有很多优良特性。例如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寿命长等。但是目前的路灯基本上都保持长时间持续照明,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6028506A名称一种智能LED路灯及其控制方法)采用红外传感器,在夜间人流量少时感应人或车流情况,选择性开灯。这种方式缺点在于一方面由于夜间车速较快,开灯程序可能跟不上车速而没有满足照明需求,另一方面频繁开关灯可能会造成灯具提前衰老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LED路灯控制方案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LED路灯智能调控方案,该方案可靠性、实时性高,具有可扩展性,能够根据当前光照强度以及车流量智能调节LED路灯照明强度,可以达到在满足照明效果的条件下节能的目的。
首先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LED路灯调控装置,该装置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故障检测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控制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光学信息采集及处理装置、车流量信息采集及处理装置、运行状态信息采集装置,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中央控制模块、多个边缘控制节点、各路灯控制器;其中所述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信息后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存储模块再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到控制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为每隔一段路程上设置有一个信息采集模块,所述每个路灯包括一个路灯控制器,一个边缘控制节点控制一段道路上的路灯控制器,所述故障检测模块是根据信息采集模块中采集到的运行状态信息判断该装置是否出现故障和出现故障的位置。
一种LED路灯调控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首先对道路进行划段,相同段的道路控制方式相同,每段道路通过光学采集装置间隔采集光照信息,根据光照强度信息,控制路灯开启或关闭;在上下班高峰时间段,采用间隔采集的光照信息,计算光照的变化率,根据光照的变化率,改变路灯照明亮度,随着光照变化率的减少增加亮度,光照变化率的增加降低亮度;
步骤2:在路灯开启的除开上下班高峰时间的其它时间段,每段道路路口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间隔采集车辆通行时的图像,计算出车流量;
步骤2-1:每段道路路口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间隔采集车辆通行时的图像,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灰度处理;
步骤2-2:采用二值化方法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二值化的阈值选取范围为215~235,然后对二值图像进行腐蚀操作;
步骤2-3:采用SVM分类器对步骤2-2得到的图像中的连通域进行分类,检测出疑似车灯的连通域;在该连通域中,若某连通域长时间移动,这认为该连通域不是车灯;
步骤2-4:根据车灯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判断可能属于同一辆车的车灯集合,在同一个集合中根据面积和形状判断出属于同一辆车的一对车灯,一对车灯代表一辆车,;
步骤2-5:将当前时刻获取的图像与前一时刻获取的图像中车灯进行相似度对比判断是否为同一辆车的车灯,若在前一时刻图像中未找到同一车辆的车灯这该时刻图像车灯对应的车辆为新出现车辆,记录新出现车辆的个数;
步骤2-6:通过一段时间记录的新出现车辆的个数计算出该段时间的车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9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