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用燃气检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8340.6 | 申请日: | 201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1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吴佳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巨丰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3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燃气 检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家用燃气检漏装置,属于燃气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天然气的推广普及,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现在都普遍使用天然气作为主燃料。然而作为燃料,天然气本身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发生泄漏一般都往上空跑,当空气中天然气的浓度达到5%-15%后遇到明火就会爆炸,由于天然气无色无味的特点,所以很难发现其泄漏,经常因此引发火灾事故。所以,家用燃气的安全使用以及防护就成了重中之重,如今发生的天然气事故,大多就是因为燃气泄漏,但是使用者没有及时发现,继而操作引起事故,燃气泄漏的原因一般就是因为管道老化、受折出现裂缝。而作为家庭检测燃气泄漏的燃气检漏装置是在燃气泄漏以后,通过检测空气中燃气浓度发出警报,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燃气检漏装置作为燃气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装置本身的密封都是采用垫圈密封,其气密性不好,且执行元件执行缓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家用燃气检漏装置,该装置的气密性好,且检测灵敏度高。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家用燃气检漏装置包括壳体,燃气管穿过壳体,所述燃气管位于壳体内的一段上沿燃气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进口电磁阀、球形气腔、出口电磁阀和气体检测模块,所述球形气腔上连接有柱形气腔,所述柱形气腔的进口端通过软管与进口电磁阀和球形气腔之间的一段燃气管连通,且软管的直径小于燃气管的直径,柱形气腔的出口端设置有用于阻断球形气腔气路的弹性气球;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透气孔,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指示灯、报警器、复位开关、悬挂环,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燃气浓度检测模块、单片机和电源模块,所述进口电磁阀、出口电磁阀、气体检测模块、指示灯、报警器、复位开关、燃气浓度检测模块和电源模块分别与单片机连接。
正常供气时,沿与柱形气腔的中心线重合的球形气腔的直径自下向上,弹性气球的底端位于或高于球形气腔直径的四分之三处,这样在正常供气时,弹性气球不会影响燃气的正常输送供给,在出现燃气泄漏时,又可以将整个球形气腔密封以阻止燃气继续向前输送。
上述燃气管为PVC管,在满足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成本。
上述壳体包括箱式壳体本体和端盖,两者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可以方便拆装,以便于对壳体内的零部件进行检修。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当燃气浓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空气中燃气浓度达到报警值时,单片机控制指示灯亮红灯,报警器响起,出口电磁阀关闭,此时,部分燃气会通过软管进入柱形气腔,使弹性气球充气并鼓起,弹性气球充气鼓起后会逐渐与球气形腔贴合并将球形气腔密封,使燃气不能通过球形气腔继续输送,实现燃气管道的自密封,当气体检测模块检测到该处燃气管中没有燃气时,单片机控制进口电磁阀关闭,保证燃气管道的完全密封。当燃气浓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空气中燃气浓度达到正常设定值时,按下复位开关,则进口电磁阀、出口电磁阀打开,使燃气管恢复正常供气。上述过程均为自动控制,其控制精度高,在燃气出现泄漏后,可以及时完全的阻断燃气输送通道,杜绝了安全隐患,避免了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
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球形气腔、柱形气腔和弹性气球三者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1-壳体,2-指示灯,3-报警器,4-复位开关,5-箱式壳体本体,6-透气孔,7-燃气管,8-端盖,9-螺栓组件,10-悬挂环,11-气体检测模块,12-球形气腔,13-电源模块,14-单片机,15-燃气浓度检测模块,16-弹性气球,17-进口电磁阀,18-软管,19-柱形气腔,20-出口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巨丰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巨丰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83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自动保护的红外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拆卸方便的高效节能散热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