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基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8167.X | 申请日: | 201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1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赵京波;张光涛;张军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1/04 | 分类号: | C08G7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基非异 氰酸 酯杂化 聚氨酯 制备 方法 | ||
生物基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属于聚氨酯技术领域。首先以二甘油与碳酸二甲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合成二甘油双环碳酸酯,再与脂肪族双环氧及石油基或生物基多胺混合,在无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反应,制备生物基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该方法基于可循环再生的二甘油、环氧及多胺,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过程绿色环保,由此制备的生物基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二甘油双环碳酸酯、脂肪族环氧及多胺反应合成生物基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的方法。具体涉及先以二甘油与碳酸二甲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合成二甘油双环碳酸酯,再与脂肪族双环氧及石油基或生物基多胺混合,在无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制备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属于聚氨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聚氨酯(PU)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可用作泡沫塑料、弹性体、涂料、胶粘剂等,在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广泛应用。传统的聚氨酯是由多异氰酸酯与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反应而成,但多异氰酸酯及其制备原料光气均是高毒性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是一种不以异氰酸酯为原料而合成的聚氨酯。NIPU具有与传统聚氨酯不同的结构与性能,其分子中存在的内氢键弥补了传统聚氨酯中的弱键结构,使其耐化学性、耐水解性以及抗渗透性均较为优异,而且制备过程中不使用高毒性、湿敏性的多异氰酸酯(如TDI等),同时不会因产生气泡而使材料形成结构缺陷,施工方便。目前国内外报道的NIPU,如中国专利CN 102718964A、CN102336891A等,主要是利用环碳酸酯与二元或多元胺反应来制备NIPU。当前NIPU存在的问题是环碳酸酯与二元或多元胺副反应多,所得NIPU分子量较低、强度差;同时环碳酸酯多由环氧树脂与二氧化碳进行高压反应而得,存在着反应条件苛刻、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NIPU的推广应用。
现今的化学工业,不仅要求产品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同时安全、绿色环保也是发展趋势。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现代化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再生资源制备双环碳酸酯,再与脂肪族双环氧及石油基或生物基多胺结合,制备生物基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方法。该方法简便、高效、绿色环保。由此制备的生物基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二甘油双环碳酸酯、脂肪族环氧及多胺反应合成生物基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过程绿色环保;由此制备的生物基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力学性能优良。
本发明先以二甘油与碳酸二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二甘油双环碳酸酯,再与脂肪族双环氧及石油基或生物基多胺混合,在无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反应,制备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具体步骤如下:
1)二甘油双环碳酸酯的制备:将二甘油与碳酸二甲酯按照摩尔比为1:6投料,加入碳酸盐作为催化剂,在70℃进行酯交换反应24h,减压蒸馏去除多余的碳酸二甲酯,经重结晶得到二甘油双环碳酸酯单体粉末;
2)制备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以重量份数称取步骤1)得到的二甘油双环碳酸酯和脂肪族双环氧,按照重量份数9:1~1:9进行复配,于70℃搅拌均匀,加入2~12重量份的多胺,倒入模具,放入烘箱中70~120℃反应8h,得到非异氰酸酯杂化聚氨酯膜材料。
其中,步骤1)中所合成的生物基双环碳酸酯为二甘油双环碳酸酯,其结构如(Ⅰ)所示:
步骤2)中所用的脂肪族双环氧结构如(II)所示:
R1为(CH2)m,m=2~12。
步骤2)所用的多胺为石油基多胺或生物基多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81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