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废液的零排放回用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7073.0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5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金月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废液 放回 用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有机废液的零排放回用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印染、焦化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机废液相应增多,它们处理费用较高,处理不善进入水体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些有机废液采取一般的处理方法无法达到净化处理的要求。废水零排放是指工业水经过重复使用后,将这部分含盐量和污染物高浓缩成废水全部(99%以上)回收再利用,无任何废液排出工厂。废水或废液中的盐类和污染物经过浓缩结晶以固体形式排出厂送垃圾处理厂填埋或将其回收作为有用的化工原料。采取零排放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环境、社会效益。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RO(反渗透膜双膜法)和EDR技术。主要是利用纳米级的反渗透膜,去除离子(重金属离子)和分子量在几百以上的有机物。其工作原理是在一定压力条件下,H2O可以通过RO渗透膜,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物,重金属离子,大分子有机物,胶体,细菌和病毒则无法通过渗透膜。从而可以将渗透的纯水与含有高浓度有害物质的废水分离开来。但是使用这种技术我们只能得到60%左右的纯水,而剩余的含高浓度有害物质的废水最终避免不了排放到环境的结局,这些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和无机物对我们的环境是极其有害的。为了实现零排放,针对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液一般采用焚烧法和蒸发结晶法,具有处理速度快,占地面积小,应用行业广,能真正实现废水的零排放等优点。问题主要有:
1)主体反应器易堵塞。由于低熔点盐类的存在,会堵塞焚烧炉和蒸发器;
2)设备投资高。高盐有机废液易腐蚀设备,如果采用价格昂贵的钛合金,设备投资较高;
3)二次污染问题。焚烧装置必须防止焚烧尾气的二次污染,尤其是控制二噁英的排放;蒸发装置必须考虑固体废物在填埋时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4)能耗较高。
综上所述,有机废液的零排放处理方法对于高效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减少或从根本上避免其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有机废液的零排放回用处理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有机废液的零排放回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混凝沉淀:将有机废液经过混凝沉淀预处理,pH值一般控制在8~10,混凝剂包括PAC、PAM;PAC投加量0.5~5.0mg/L,PAM投加量0.5~1.0mg/L;
②蒸发浓缩:对步骤①出水进行蒸发浓缩;
③高级氧化:对步骤②出水采用高级氧化处理,所述高级氧化处理指湿式氧化、催化湿式氧化或芬顿氧化中的一种;
④A/O工艺:对步骤③出水采用厌氧好氧工艺法去除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
⑤MBR工艺:对步骤④出水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将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质有效截留;
⑥深度处理:对步骤⑤出水依次进行ACF过滤器过滤、UV杀菌、RO膜过滤,得到能够全部达标回用的净化水。
具体的,所述步骤①的混凝沉淀采用一级沉淀或二级沉淀。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①的混凝沉淀中的混凝剂还包括石灰或重捕剂。
具体的,所述步骤②采用的装置包括薄膜干燥装置、喷淋塔和冷凝水槽。
具体的,所述催化湿式氧化法的反应温度为150~260度。
具体的,所述芬顿氧化采用硫酸调节pH值,pH为4~6;双氧水与硫酸亚铁的添加量为COD:双氧水为1:1~1:1.5,双氧水和硫酸亚铁的摩尔比是2:1~3:1。
具体的,所述湿式氧化法的反应温度为180~280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了有机废液的零排放,避免了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有机废液经处理后可达到回用标准,节约了大量水源。
2、在生化法前段采用蒸发浓缩+高级氧化,能够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为后续生化法处理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3、处理时间短,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对于有机废液而言能大幅度降低投资运行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有机废液的零排放回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7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