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粘结剂型煤类的入炉煤膨胀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6950.2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6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红;陈鹏;方红明;薛改凤;任玉明;陈细涛;王元生;项茹;鲍俊芳;宋子逵;詹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7/04 | 分类号: | C10B57/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结 剂型 入炉煤 膨胀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粘结剂型煤类的入炉煤膨胀度控制方法,属于配煤炼焦技术领域。该入炉煤膨胀度控制方法依据无粘结剂型煤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来调整各配煤的组成,通过增加高挥发分、低膨胀度或无膨胀度、低固软区间的炼焦煤、或低挥发分、无膨胀度的炼焦煤;或者控制高膨胀度的炼焦煤的质量百分比含量或控制高胶质层厚度炼焦煤的质量百分比含量等,确保入炉煤膨胀在合理范围内,稳定了焦炭质量,焦炭热强度CSR可达到65%以上,保护焦炉炉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煤炼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粘结剂型煤类的入炉煤膨胀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型煤炼焦是将部分原料煤进行混捏,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的型块,再按一定比例和原料煤配合,装入焦炉炼焦。型煤炼焦有利于提高入炉煤的堆比重,改善焦炭质量,也可在稳定焦炭质量的基础上,增加弱粘结炼焦煤配量,降低企业配煤成本。型煤炼焦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日本生产应用后,我国也开始研究、采用该技术。焦化企业应用该技术,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处理焦化生产中产生的废渣,二次利用,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常见的型煤炼焦为含粘结剂的型煤炼焦,在制备型煤时加入焦油渣等废弃物作为粘结剂。粘结剂的关键成分、比例等影响型煤强度、型煤配入量及结焦过程中的膨胀。而对于无粘结剂型煤,其主要依靠高压,使常温下不具有粘结性的煤粒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堆密度高于常规型煤,此类无粘结剂型煤在受热后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膨胀,膨胀推动胶质体向周围移动,最终传递至炉墙,因此,无粘结剂型煤炼焦对炉墙的损伤远大于常规型煤炼焦,且型煤配量越高,膨胀度越大,如若在型煤炼焦工艺中,仍采用顶装焦炉湿煤炼焦的配煤结构,不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势必导致入炉煤膨胀度显著提高,损伤炉墙,严重影响焦炉正常生产、安全和长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无粘结剂型煤在受热后膨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粘结剂型煤类的入炉煤膨胀度控制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粘结剂型煤类的入炉煤膨胀度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依据无粘结剂型煤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来调整各配煤的组成,降低入炉煤的膨胀度,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1)衡量无粘结剂型煤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若无粘结剂型煤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大于15%,进行如下步骤2a);若无粘结剂型煤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15%,直接进行如下步骤2b);
2a)选取增加炼焦煤1#或炼焦煤2#或炼焦煤1#与炼焦煤2#的混合物;所述炼焦煤1#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25~45%,所述炼焦煤2#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6~25%;所述炼焦煤1#与炼焦煤2#的混合物中,所述炼焦煤1#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5~30%,所述炼焦煤2#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8~15%,余量为选自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气煤或气肥煤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2b)选取控制炼焦煤3#或炼焦煤4#的百分比含量;所述炼焦煤3#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小于12%,所述炼焦煤4#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小于12%,余量为选自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气煤或气肥煤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炼焦煤1#的挥发分Vdaf>35%,奥亚膨胀度b<-15%或炼焦煤1#无膨胀度,固软区间≤65℃。
再进一步地,所述炼焦煤2#的挥发分Vdaf<20%,粘结指数G<25,且炼焦煤2#无膨胀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炼焦煤3#的奥亚膨胀度b值为120~180%时,炼焦煤3#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小于12%;所述炼焦煤3#的奥亚膨胀度b值大于180%时,炼焦煤3#占入炉煤总量的质量百分比小于8%。
更进一步地,所述炼焦煤4#的胶质层厚度Y值大于等于28mm。
本发明无粘结剂型煤类的入炉煤膨胀度控制方法的技术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69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振荡器电路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两路扫频信号高速输出双路扫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