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识别单元及指纹识别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6427.X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1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明;董学;王海生;吴俊纬;丁小梁;许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9F9/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11274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娟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单元 方法 显示 显示装置 | ||
1.一种指纹识别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传感器件、光敏器件、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入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件的一端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件的另一端与参考信号线相连,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光敏器件的一端相连,所述光敏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参考信号线相连;
所述温度传感器件用于感测指面的温度信号,将所感测到的温度信号转换为温度电流信号,所转换的温度电流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出端输出;所述光敏器件用于感测指面的温度信号以及感测指面反射的光信号,将所感测到的温度信号和光信号转换为总电流信号,所转换的总电流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出端输出,其中,所述总电流信号包括由温度信号转换的温度电流信号和由光信号转换的光电流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为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栅线相连,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件相连,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数据线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为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栅线相连,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光敏器件相连,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数据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识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共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为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栅线相连,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件相连,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数据线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为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栅线相连,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光敏器件相连,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数据线相连;
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的栅线和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的栅线为同一栅线或不同栅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为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栅线相连,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件相连,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逻辑运算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为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栅线相连,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光敏器件相连,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逻辑运算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的栅线和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的栅线为同一栅线或不同栅线;
所述逻辑运算器的输出端与数据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件为温度传感二极管;
所述温度传感二极管包括PIN层以及覆盖所述PIN层的遮光导电层;所述PIN层背向所述遮光导电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输入端相连,所述PIN层的另一侧通过所述遮光导电层与所述参考信号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纹识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金属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所述PIN层;
其中,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向所述PIN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金属层背向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所述金属层通过过孔与所述参考信号线相连;
或,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向所述PIN层的表面,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背向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过孔与所述参考信号线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器件为光敏二极管;
所述光敏二极管包括PIN层,所述PIN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输入端相连,所述PIN层的另一侧与所述参考信号线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642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速人脸角度识别方法
- 下一篇:人体掩膜提取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