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4243.X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5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波;钱忠平;孙鹏远;王成祥;马渊明;杨雪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陈刚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地表 速度 模型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拾取初至时间集合;分别确定目的工区的预设近地表网格模型中地表网格的速度;预设近地表网格模型中包括地表网格和地层网格;对近地表地震数据中指定CMP道集数据进行分组处理,分别得到近偏移距组道集数据和远偏移距组道集数据;将近偏移距组道集数据和远偏移距组道集数据中地震道的初至时间分别校正至近偏移距基准面和远偏移距基准面;基于地表网格的速度、指定CMP道集数据中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以及校正至近偏移距基准面后和校正至远偏移距基准面后的初至时间,确定预设近地表网格模型中地层网格的速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近地表速度模型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静校正效果是直接关系到最终处理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 静校正效果往往取决于近地表速度模型的精度,获得更接近于真实情况的精细的近地表速度 模型是获得好的静校正效果的基础。
目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常用方法是模型法,常用的资料主要是微测井和小折射,它 是利用微测井或小折射资料获得井上或测点上的近地表速度信息,通过插值获得研究区内各 炮点、检波点的近地表速度信息,由于微测井和小折射法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通常微测 井的数量有限,导致用于插值的控制点比较稀疏,从而导致插值得到的研究区内各炮点、检 波点的近地表速度的精度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新的、更有效的近地 表速度建模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以提高近地表速度 模型的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是这样 实现的:
一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提供有目的工区的近地表地震数据;其中,所述近地 表地震数据包括多个CMP道集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近地表地震数据中拾取初至时间集合;其中,所述初至时间集合包括与所述CMP 道集数据中的地震道对应的初至时间;
基于所述初至时间集合,确定所述目的工区的预设近地表网格模型中地表网格的速度; 其中,所述预设近地表网格模型中包括地表网格和地层网格;所述地表网格表示所述预设近 地表网格模型中在地表位置处的网格;所述地层网格表示所述预设近地表网格模型中在地表 位置以下的网格;对所述近地表地震数据中指定CMP道集数据进行分组处理,分别得到与 所述指定CMP道集数据对应的近偏移距组道集数据和远偏移距组道集数据;
将所述近偏移距组道集数据中地震道的初至时间校正至所述近偏移距组道集数据的近 偏移距基准面,以及将所述远偏移距组道集数据中地震道的初至时间校正至所述远偏移距道 集数据对应的远偏移距基准面;
基于所述地表网格的速度、所述指定CMP道集数据中地震道对应的偏移距,以及校正 至所述近偏移距基准面后的初至时间和校正至所述远偏移距基准面后的初至时间,确定所述 预设近地表网格模型中地层网格的速度。
优选方案中,在将所述近偏移距组道集数据中地震道对应的初至时间校正至所述近偏移 距组道集数据对应的近偏移距基准面,以及将所述远偏移距组道集数据中地震道对应的初至 时间校正至所述远偏移距道集数据对应的远偏移距基准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地表网格的速度,对所述指定CMP道集数据中地震道的初至时间进行炮井校 正,得到炮井校正后的初至时间;
将所述指定CMP道集数据的炮点和检波点校正至所述指定CMP道集数据的共中心点处 的高程,得到与所述炮井校正后的初至时间对应的第一初至时间;
对所述第一初至时间进行加权平滑处理,得到加权平滑处理后的初至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42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 下一篇:茶叶手提袋(东石笋野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