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退火炉蒸汽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3532.8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重真;谭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金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30 | 分类号: | C21D1/30;C21D1/74;C21D9/56;C22F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2 | 代理人: | 周雅卿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火炉 蒸汽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退火炉蒸汽保护装置,包括一圆柱形的储汽包和多根退火炉管,多根退火炉管平行且等间距铺设,所有退火炉管皆沿水平方向穿过储汽包并与储汽包密封连接;储汽包的两端设有进汽管,每根退火炉管的下端面设有进汽孔;储汽包的下端设有排出储汽包内部积水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储汽包的外周设有金属材质的保护罩。本发明将退火炉管并排等间距铺设,并沿水平方向穿过储汽包,炉管下端设有进汽孔,使蒸汽从下方进入退火炉管,储汽包的下端还设有排水阀,自动排出储汽包内的积水,结构精简,设计巧妙,避免了铜线退火不稳定的现象,铜线退火效果佳,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储汽包外周设有保护罩,提高整洁度和美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火炉蒸汽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铜线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退火是一道重要工序,将铜线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目前,退火炉蒸汽保护装置有两种:一是用于较粗铜线的退火炉蒸汽保护装置;二是用于较细铜线的退火炉蒸汽保护装置。而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退火蒸汽保护装置大部分皆存在问题:1、蒸汽进入到每根炉管的蒸汽量不均匀,造成整机多条铜线退火不稳定;2、储汽包接头处容易产生漏水漏汽现象,造成铜线退火不稳定;3、每根炉管积水严重,导致铜线带水严重,造成铜线退火不稳定;4、储汽包内容易积水,导致铜线带水严重,造成铜线退火不稳定;5、外露影响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退火炉蒸汽保护装置,将退火炉管并排等间距铺设,并沿水平方向穿过储汽包,炉管下端设有进汽孔,使蒸汽从下方进入退火炉管,储汽包的下端还设有排水阀,自动排出储汽包内的积水,结构精简,设计巧妙,避免了铜线退火不稳定的现象,铜线退火效果佳,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储汽包外周设有保护罩,提高整洁度和美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退火炉蒸汽保护装置,包括一圆柱形的储汽包和多根退火炉管,多根所述退火炉管平行且等间距铺设,所有所述退火炉管皆沿水平方向穿过储汽包并与所述储汽包密封连接;
所述储汽包的两端设有进汽管,所述进汽管与所述储汽包之间密封连接,所述进汽管位于所述退火炉管的上方,每根所述退火炉管位于储气包内的管段的下端面设有进汽孔,蒸汽从进汽管进入储汽包,并从进汽孔进入退火炉管;
所述储汽包的下端设有排出储汽包内部积水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退火炉管的下方,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储汽包之间密封连接;
所述储汽包的外周设有金属材质的保护罩,退火炉的内部炉管穿过保护罩与退火炉管连接;所述保护罩与炉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储汽包为镀锌储汽包,所述储汽包的长度为800-1200mm,内径为60-80mm且壁厚为4-6mm。
优选的是,所述储汽包的长度为1000mm,内径为70mm且壁厚为5mm。
进一步地说,所述退火炉管为不锈钢管。
进一步地说,所述退火炉管的内径为9-11mm且壁厚为1-3mm。
优选的是,所述退火炉管的内径为10mm且壁厚为2mm。
进一步地说,所述退火炉管设有32根。
进一步地说,相邻两根所述退火炉管之间的轴心距离为29-31mm。
优选的是,相邻两根所述退火炉管之间的轴心距离为30mm。
进一步地说,所述进汽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孔径为8-9mm。
优选的是,所述圆孔的孔径为8.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金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金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35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 下一篇:交流负载的开关控制装置、交流控制系统和制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