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细导体生产线及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3519.2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1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重真;胡起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金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04 | 分类号: | B21C1/04;B21C3/02;H01B1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2 | 代理人: | 周雅卿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拉丝机 导体加工 依次递减 细导体 眼模 生产工艺 导体 不易变形 过程稳定 生产流程 依次设置 故障率 绞线机 对极 良率 线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细导体生产线,包括按照导体生产流程依次设置的第一、第二拉丝机、第三和第四拉丝机;第一拉丝机按照导体加工方向依次设有24道模具,且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依次递减,第二拉丝机按照导体加工方向依次设有23道模具,且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依次递减,第三拉丝机按照导体加工方向依次设有16道模具,且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依次递减;第四拉丝机按照导体加工方向依次设有13道模具,且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依次递减,还包括绞线机。本发明的生产线能实现极细导体的连续生产,产品不易变形,良率高;且导线的线径可细至0.016mm,能满足市场对极细导体的需求;其中本生产工艺,过程稳定,精度高,故障率低,能实现连续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体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细导体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前电子系统朝向轻薄短小、高耐热性、多功能性、高密度化、高可靠性且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而在功能上,则需要强大且高速讯号传输。这就对导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趋于向极细化发展。
但有技术的生产线或设备在工艺上并不能实现对极细导体的生产,比如现有的拉丝机,由于模具设计精度低,并不能实现对极细导体的连续生产,具有容易断线、变形,良品率低等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积极创新研究,以期创设出一种新型的极细导体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极细导体生产线及生产工艺,其中生产线能实现极细导体的连续生产,产品不易变形,良率高;且导线的线径可细至0.016mm,能满足市场对极细导体的需求,特别适用于锡铜合金裸铜线和银铜合金裸铜线等的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极细导体生产线,包括按照导体生产流程依次设置的第一拉丝机、第二拉丝机、第三拉丝机和第四拉丝机;
所述第一拉丝机的24道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依次为0.84520mm、0.78610mm、0.73110mm、0.68000mm、0.63240mm、0.58820mm、0.54710mm、0.50880mm、0.47320mm、0.44010mm、0.40930mm、0.38070mm、0.35410mm、0.32930mm、0.30630mm、0.28490mm、0.26500mm、0.24650mm、0.22930mm、0.21330mm、0.19840mm、0.18450mm、0.17160mm和0.16000mm;
所述第二拉丝机按照导体加工方向依次设有23道模具,且所述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依次递减,其中第1道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为0.16600-0.15900mm,第23道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为0.06300-0.05680mm;
所述第三拉丝机按照导体加工方向依次设有16道模具,且所述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依次递减,其中第1道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为0.05590-0.56000mm,第16道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为0.02750-0.02680mm;
所述第四拉丝机按照导体加工方向依次设有13道模具,且所述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依次递减,其中第1道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为0.02720-0.02640mm,第13道模具的眼模的孔径为0.01620-0.01580mm;
还包括绞线机,所述绞线机位于所述第四拉丝机的下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极细导体生产线的生产工艺,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S1.将0.88-0.92mm的原材料经过第一拉丝机的24道模具拉伸成0.16000-0.17000导体;
S2.将S1.的导体再经过第二拉丝机的23道模具拉伸成0.06300-0.05680mm导体;
S3.将S2.的导体再经过第三拉丝机的16道模具拉伸成0.02750-0.02680mm导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金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金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3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米的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纳米氢氧化钡/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