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发光器件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573084.1 | 申请日: | 2017-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6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 发明(设计)人: | 谢再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F5/02 | 分类号: | C07F5/02;C09K11/06;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青岛路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电致发光 材料 及其 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根据电致发光机制,OLED材料分为荧光OLED材料和磷光OLED。荧光OLED材料是一种纯粹的有机材料,不含有重金属,因此,理论上只能达到25%的内部量子效率,造成理论上荧光的外部量子效率最高5%的上限。磷光发光材料由于含有重金属效应,理论上可以达到100%的量子发光效率。
近期,热激活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得到广泛关注,是一种利用能量上转换机制进行发光OLED材料。这种材料由于HOMO-LUMO轨道分离,由于分子中单线态激子(S1)和三线态激子(T1)轨道能级接近,利用环境中的热量,使得T1能够跃迁到S1轨道上,因而可以获得接近100%的内部量子效率,发光效率较荧光OLED提升明显。并且不含有重金属,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一种光电材料。
传统TADF材料分子特征为,给电子分子片段D(Donor)和吸电子分子片段A(Acceptor)是物理空间上分隔开的,这种分隔可以是通过A和D各自平面形成比较大的二面角或是中间通过空间位阻进行分离,形成A-D-A、D-A-D、D-A等特征的有机小分子结构。目前TADF开发的重心都在于降低ΔEST(单线态和三线态间分裂能)值,采用的理论策略是将HOMO-LUMO(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轨道分离,降低单线态和三线态间的交换能积分,分子设计上就需要将Donor给单子单元(缩写为D)和Acceptor吸电子单元(缩写为A)进行物理空间上的分离。
然而,这种分离虽然达到了HOMO-LUMO轨道分离的目的,但是带来了材料其它方面性能的劣化:1)FWHM(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半峰宽超过50nm;2)(S1→S0)的电子跃迁速率常数Kr减小,成为跃迁禁阻,降低了发光效率。
其中,FWHM指全峰宽的一半,是OLED显示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光学指标,一般要求OLED器件(材料)的电致发光光谱FWHM要小于30nm,FWHM越小,即颜色越纯正,对于显示色域越宽。传统TADF材料的分子结构决定其无法获得窄峰宽narrow-band的光学特性,这是因为,传统TADF材料是D-A分离,HOMO-LUMO分离的化学结构,导致了激发态分子(S1,T1)结构发生驰豫(Structural relaxation),造成光谱发生斯托克位移,从而形成了60~100nm的FWHM。这种半峰宽对于显示非常不利,需要进一步使用微腔技术进行光谱调节。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首要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本申请的第二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使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器件。
为了完成本申请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选自如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X1、X2、X3、X4各自独立的选自N原子或B原子,且X1、X2、X3、X4中至少有一个为N原子,X1、X2、X3、X4中至少有一个为B原子;
L1、L2、L3各自独立的表示C6~C48芳环或C3~C48杂芳环;
R1、R2、R3各自独立的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48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48杂芳基;所述烷基包括氘代烷基,所述芳基包括氘代芳基,所述杂芳基包括氘代杂芳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30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