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2392.2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根;马方舟;丁晖;卢晓强;刘立;胡飞龙;李佳琦;陈萌萌;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9/02 | 分类号: | A01K6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8 | 代理人: | 高宇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来 入侵 淡水 诱捕 装置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科教器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及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入侵淡水龟已被确定为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外来入侵物种。
传统的垂钓方法效率极低,而化学防治方法在淡水水体中的应用非常危险,易杀死大量非靶标水生物种,造成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及应用,能够有效诱捕外来入侵淡水龟类,从而实现对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防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能够有效效诱捕外来入侵淡水龟类,从而实现对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防控。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包括:
所述诱捕装置包括:网笼、漂浮圈、两个或多个回弹滚轴、两个或多个翻板,回弹滚轴与翻板的数目相同,
其中,所述网笼的顶部开放,所述漂浮圈固定在所述网笼顶部的外周,网笼的直径与漂浮圈的内径相同;
漂浮圈的圈体为由内周向外周逐渐抬升的斜坡;
所述回弹滚轴包括弹簧和弹片,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回弹滚轴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有弹片,弹滚轴安装于漂浮圈内表面中线处,一侧弹片在水平方向垂直固定于漂浮圈内表面,回弹滚轴的另一侧弹片在水平方向固定翻板,
各个翻板共同形成近似圆形的活动封口填充于漂浮圈内部,所述翻板在重力作用时,向下翻转90度,失去重力作用后,在回弹滚轴的弹力作用下回弹至水平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其中,所述网笼为不锈钢网笼。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其中,网笼的网孔密度5目~500目、钢丝直径0.1毫米~0.6毫米、网眼直径0.15毫米~4.5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其中,所述翻板为八分之一圆形的木质板材,8个回弹滚轴分别固定8个木质翻板于水平位置,组成一个近似圆形的活动封口填充于漂浮圈内部,是能够迷惑龟类动物误认为是浮木而攀爬之上,进而掉落于网笼中,实现诱捕。
根据本发明的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适用于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环境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科普教具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根据本发明的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区别于传统的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网捕、垂钓方法,通过利用由漂浮圈、回弹滚轴和木质翻板组成的近似圆形的漂浮物,其外侧逐渐向水面延伸,形成逐渐贴近水面的斜坡,利于吸引所诱捕龟类攀爬至木质翻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通过木质翻板受攀爬其上的龟类动物重力作用迅速向下翻转90度,使所诱捕龟类动物滑落至不锈钢网笼。
根据本发明的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通过顶面开放的桶形不锈钢网笼,限制所诱捕龟类的出逃和阻隔其他中大型水生生物的进入,从而实现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并通过回弹滚轴失去龟类重力作用后的回弹,实现装置的重复循环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具有耐腐蚀性强,持久耐用,维护成本低,防控效果好等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应用于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环境指示生物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科普教具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回弹滚轴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网笼;2----漂浮圈;3----回弹滚轴;4----翻板;3-1—弹簧;3-2—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防控外来入侵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包括:网笼1、漂浮圈2、回弹滚轴3、翻板4,其中,其中,所述网笼1的顶部开放,所述漂浮圈2固定在所述网笼1顶部的外周,网笼1的直径与漂浮圈2的内径相同;
漂浮圈2的圈体为由内周向外周逐渐抬升的斜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23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方格蔟的采茧器
- 下一篇:一种收缩式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