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式压滤机用的张紧纠偏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0543.0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5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林;刘梦茹;李继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3/056 | 分类号: | B01D33/056;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谢静娜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滤 纠偏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脱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式压滤机用的张紧纠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脱水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板框类压滤设备、离心脱水设备和带式脱水设备,其中带式脱水设备因其连续性、自动化程度高、节电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用户的采用。而现有的带式压滤机普遍利用滤网张紧和对压辊的作用形成压滤作用,在滤网的持续运行过程中,滤网因受力的不均匀等原因,容易造成滤网偏离原有轨迹的现象,这就需要采用纠偏辊对滤网的跑偏进行纠正。所以,为了实现滤网的张紧和纠偏,在带式压滤机上,通常安装有张紧辊和纠偏辊,大部分情况下,采用气源驱动,气源驱动点越多,气体消耗越大,对能耗的需求越高,而且造成带式机设备结构复杂,纠偏装置利用纠偏辊在滤网上移动造成的滤网张紧力在两边不同来实现纠偏,由于纠编辊的行程限制,对滤网张紧力的变化量小,纠偏时间长,反映在纠偏速度上就低,也造成滤网纠偏灵敏度低,其纠偏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其设备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通常较高,不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调节灵敏度较高的带式压滤机用的张紧纠偏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方法的带式压滤机用的张紧纠偏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式压滤机用的张紧纠偏方法:张紧调偏辊同时作为纠编辊和张紧辊,利用张紧调偏辊的单边伸缩,调节滤网单边的张力,从而实现滤网纠偏,对滤网偏向的一边,通过伸长此端的张紧调偏辊,在达到纠偏后回复原位,具体为:
当需要调节滤网的张紧度时,左纠偏机构和右纠偏机构同时驱动张紧调偏辊的两端,使张紧调偏辊沿滤网的输送方向进行平移;该过程中,张紧调偏辊调整前,先设定一个相对纠偏工作较小的气压(一般小于纠偏气压2Kgf),当张紧调偏辊停止平移后,调节左右螺母,使之与滑动座相接触,滤网实现张紧,此时张紧调偏辊位置为纠偏原位;
当滤网偏向左边时,通过左纠偏机构带动张紧调偏辊的左端,使滤网的左侧进一步张紧,滤网向右偏移,纠偏完成后,左纠偏机构带动张紧调偏辊复位;
当滤网偏向右边时,通过右纠偏机构带动张紧调偏辊的右端,使滤网的右侧进一步张紧,滤网向左偏移,纠偏完成后,右纠偏机构带动张紧调偏辊复位。
调节滤网张紧度时,其具体过程如下:
左纠偏机构中,来自气源机构的压缩气体通过左机械换向阀和左单向节流阀后,从左气缸的无杆端进入左气缸中,推动左气缸的气缸活塞伸出,气缸活塞末端带动左推力杆运动,带动张紧调偏辊的左端平移;同时,右纠偏机构中,来自气源机构的压缩气体通过右机械换向阀和右单向节流阀后,从右气缸的无杆端进入右气缸中,推动右气缸的气缸活塞伸出,气缸活塞末端带动右推力杆运动,带动张紧调偏辊的右端平移;该过程中,张紧调偏辊调整前,先设定一个相对纠偏工作较小的气压(一般小于纠偏气压2Kgf),当张紧调偏辊停止平移后,调节左右螺母,使之与滑动座相接触,滤网实现张紧,此时张紧调偏辊位置为纠偏原位。
该张紧纠偏方法中,纠偏的机理为:当滤网偏向一边时,通过伸长此边的滤网长度,因伸长而使滤网的张紧力增大,滤网向张紧力小的一边移动,从而使滤网离开偏离位置,达到纠偏的目的;该过程中,可增大气源气压(例如在调节张紧度时气源气压的基础上增大2kgf,增大的气压越大,调节灵敏度越高)。
张紧调偏辊平移时,左滑动机座和右滑动机座的位置固定不变,左推力杆移动,调节左后螺母向靠近左滑动机座的方向运动,左前螺母向远离左滑动机座的方向运动,直至左后螺母与左滑动机座相接触,此时左前螺母与左滑动机座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同时,右推力杆移动,调节右后螺母向靠近右滑动机座的方向运动,右前螺母向远离右滑动机座的方向运动,直至右后螺母与右滑动机座相接触,此时右前螺母与右滑动机座之间的距离也达到最大值;
左前螺母与左滑动机座之间的距离和右前螺母与右滑动机座之间的距离均为L,L的数值范围为5~25mm。
滤网偏向左边时,左纠偏机构带动张紧调偏辊左端运动的具体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05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